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王制章句之五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次等诸侯国的上卿,地位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夫。小诸侯国的上卿地位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大国的上大夫;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大夫。小国而设有中士、下士的,人数各占上士人数的三分之一。

Read more...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相信自己

在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心中在想许多年前的一天,舅舅拉着我的手进入到一间学校,在学校里老师们问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仍然让我很窘迫,比如实习过吗,带过中学之类的话,我当时在想,如果我已经有了工作,何必在这里跟你磨叽。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这样的窘迫感并没有从此消失,我也在社会中找过工作,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反思一些问题,但是被盘问的感觉却远远没有消去。

看到很多朋友在北京快乐的生活,但是在北京我实在是无法快乐起来,很多时候就是在混日子。如果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话,那么读博就是从天堂落入到地狱,所有阅读的快感全部会被这种窘迫感和急促感所取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轻松的希望来取代这中窘迫,所以选择回到贵州,回到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但是,当我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一切不过是我的想象而已,所有的人和事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的窘迫感也没有丝毫的好转。在这里,我变得更加的孤僻了,更加的不愿意说话和表达,所有一切都是被环境所支配,过去改变世界的梦想消失了,改变命运的梦想破灭了,只有一天接着一天地改变着自己,让自己更加地消沉下去。看到了这一切,让我由衷地感到了一种绝望。

我跟她的关系也是变得如此的微妙,我在利用她,她似乎也这么认为,而且让我这么做,而这么做让我更加地依赖她,到最后成为了一个离不开她的人。也许,这是我的幻想,毕竟我没有什么了不起,她也不必这么做。而我确实对自己失去了某种信心——放眼看去,我还是那个自卑的胖子,这点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而过去那个喜爱幻想的人,已经被社会和人生折磨得没有了丝毫的勇气。

这是我的自画像,不是吗?我这么刨开自己,让我自己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梦想破灭了的人的呓语,但是我要表达的并不是这么简单,我想要说的,是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原则。

原来的我放荡不羁,什么人都敢得罪,什么话都敢说,所以无所畏惧。到了北京之后学会了畏惧和看人眼色,所以我的生活走向了另一个领域,而在这个领域里我逐渐不敢放言,也不敢写作,所有的想象力被封锁起来。当我从地狱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既失去了语言也失去了文字,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心。

若是这是一条不安的道路,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走下去,为什么改变自己道路的轨迹。既然这条道路让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干什么我还要继续将自己迫害下去。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我觉得对的事情,我就应该努力做下去,而不是怀疑自己。如果,我觉得应该努力的事情,就让自己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所以不要企图依赖任何人,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面对和承担。因此,在这个时候,有了错误就要勇敢去面对,如果做的事情没有把握,那么就让自己继续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在这点上,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写下这些文字,说明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随波逐流下去。当然,这一切并不是都不可改变,当自己改变了,这一切终究会发生变化。

相信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即便不成功,也不会后悔。如果相信命运,抱怨命运,就是将自己放弃了希望,让自己成为了命运的奴隶。我在这点上,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命运和外界主宰的奴隶。

Read more...

紧张

在我选择了信仰之后,我本来会认为自己的心情会由此而放松下来,但是没想到很多事情还是逼迫自己变得还是很紧张,因而我想自己可能还是在张老师的言语下,修炼不够。更多的时候,也不像过去的那个心境了——不够空灵,也不够认真,让自己愤怒的是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却无法改变什么。

在我回到贵阳之后,我想自己是回归了,但是回归的只是形式,而心情并没有因此得到回归,也不像大学这么心情简单了,更不像研究生时期的意气风发了,留下的只有读博期间的颓废和无奈,在北京因为万老师,在贵阳为了什么呢?我原来的想法和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呢?我在问自己,也是问我的心情。

这一切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困难,所有的困难都是自己的借口吗?我问自己的心情很多工作没有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吗?还是因为自己在向君子努力上还缺乏信心。这对于我来说,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昨天,我对学生们做的经学史讲座,其实涉及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制度与信仰问题,制度与科举问题,还有朱元璋和心学、考据学对于孟子的态度。这一切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提出一些意见。在我看来,很多事情并不是已经做好了,而是还缺乏认真有效的执行。在我的工作中,本来还有对于下半年学生的备课工作,但是现在看来好像还缺乏有效的准备。

做事情没有有效的计划和规划,这就让我做事情出现了很多的险情,而这一切都是我需要承受的,而不是推诿给别人,就如今天的职称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但是还是到了最后才去完成。因此,这件事做起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完成,而不是坐在这里空等。因而文字的工作,其实就是平实地完成应该做的工作,而不是用来推诿给别人来完成。

当自己可以很好地承担起应该尽的义务的时候,就是我自己可以直视自己的时候,在不断地退缩的过程中,自己的信仰和信心也是在不断地退缩,到最后成为了一个小人,自己还觉察不出来,而且会自怨自艾。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我应该做到君子坦荡荡,一切工作都是尽力完成,然后结果听天由命。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事情之前推诿不做,而到事后去埋怨别人,这种事情我做不出来。

因此,我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要将现在的职称申报工作完成,然后将自己的表格和材料上交上去。然后,就是完成另一件事,就是讲义进行校勘。这件事就是我最主要应对的问题。在我的心中,不断完成的工作比不断吹破的牛皮更能带给我信心。我想这才是我需要做的事情。在这里,我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而且是一个成功者。

对于紧张这个问题,我想通过成为一个君子,是可以做到某种转变,君子坦荡荡就是对抗这种紧张的最好方法。虽然,看似有些虚幻,但是没有强大的信心是做不到坦荡荡,这才是解决紧张的最佳方法。

Read more...

表格生涯

对于这个生活的不熟悉和不适应,到了贵大一年之后还没有本质的改观,我还是讨厌将自己表格化,让自己感觉很无助和愚蠢。虽然,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我看到其他人表格和材料充分的样子,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出问题。

自己单薄的样子,感觉就如同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简单和直白的数据,所有人都要到这个天平上来称一称,看看自己是否够份量。看到王进等朋友在表格和职称的压力下的丑态,对于这些事情就看得淡了,但是还是会下意识的紧张。在文字上我可以轻松地去面对了,但是面对国家机器和学术机器的审视,还是会在精神和意识上觉得浑身不舒服。

在北京我会被整个的气氛压抑的透不过气来,而到贵阳之后,填表说谎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是一个很笨很傻的人,而所有人都比我聪明,而我在这个体制中的笨拙也引来一片嘲笑。无论如何,我在北京和贵阳的生活,被博士论文和填表格搞的浑身不自在。但是我还是要在这里生活,只有这里是比较适合我的生活。但是,我依旧无法适应其中的气质。

在生活之中,我想自己最需要的是一种纯净的生活,而不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生活,选择了就去做,而不要摇摆和疑惑。在昨天跟这些学生和朋友交流了这些想法之后,我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对于很多问题我需要不断地想象,然后组织语言,而不能轻松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了。这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买对整个的填表生涯,我表示压力很大,很多老师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无奈,而我只能接受张老师的安排,完成那最坏的那个选择。但是心中还是不甘心。在体制中,我要完成体制对于人的压力,但是我自己的生活,却从来不是如此。我要将自己的努力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而这些却不是用来换取禄位的工具,而是我真诚的思考和表达。我将其神化,并不是我的原意 ,而是我自己的工作所在,我不想将这些变成简单的职称的表格,看到吴述松他的文字之后,我感觉到的是羞辱,而不是真诚的研究。但是,什么是真诚的文字和认真的文字,我需要努力地去表达,将自己的思考展现出来,而不是用简单的批评来对抗。我相信自己的文字和思考,只是如何将他们整合起来,这就是一件我不大熟悉,但是必须进行努力的地方了。在北京、贵阳并没有人教会我这个,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但是,我在表达上的痛苦,并没有人来解决。

因此,我在贵阳这段时间全部精力全部用来解决思考和文字之间的障碍,看样子已经有了效果,但是还与我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至少我现在的文字已经与我的思考的距离不断减少,这样一点让我非常的开心,但是我想最为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还不仅仅是这种前期的训练,还要有种直接的训练,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变成更加正是一些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仅是思想的札记,更像一篇论文一些。这就是最近要做的事情。

我跟老婆说,我在年底之前要完成两篇论文,一篇是《大学中的大人形象》,另一篇是《顾鼎臣洪范讲义疏证》这两篇论文的写作应该作为可以完成的任务,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不是仅仅像我这样子在做一些看似是无用功的事情。对此,我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思考和写作。

Read more...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五经异义之二——三光

三光 異義本無考

駮曰:考《靈曜書》云,日道出於列宿之外,萬有余里,《玉海》引此文下有通卦驗云,春夏晷長七尺二寸四分。謂五星則在其內,何謂與日同乘黃道?及問曰:日何得在婁角牽牛東井乎?答曰:黃道數寬廣雖差在內,猶離黃道,或可與上下為外內。春官疏。

Read more...

五经异义之一——天号

天號

今尚書歐陽說曰: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總為皇天。爾雅亦然。故尚書說云: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皇天,元氣廣大則曰昊天,仁覆慜下則曰旻天,自下監上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謹案,《尚書》堯命羲和,欽若昊天,總四時。知昊天不獨春。《春秋左氏》曰:夏四月己丑,孔子卒,稱旻天不吊。時非秋天。周禮春官疏。

駮曰:玄之聞也,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文言,蓋不誤也。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夏氣高明,故以遠大言之;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閔下言之;冬氣閉藏而清察,故以監下言之;昊天者至尊之耳,非必於其時稱之,浩浩昊天,求天之博施;蒼天蒼天,求天之高明;旻天不吊,求天之生殺當得其宜,上天同雲,求天之所為當順其時也。此之求天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若察於是,則堯命羲和,欽若昊天。孔丘卒,稱昊天不吊,無可怪耳。《詩王風疏》《周禮疏》引此聞若茬於是,作弱察于時,所論下云從四時,天各云所別故,《尚書》所云者,論其義也。二者相須,乃足各非必紫微宮之正,直是人逐四時互稱之。

Read more...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重读

书并不是只要读过一遍就够了,而是要反复的阅读。夫子早就说过了,学而时习之的古训。回首十年,阅读和思考构成了一组二重奏,我时而随着他人的思考而起舞,时而又坐下沉思,这样反反复复地十年之后。我停下脚步,对自己说,你了解自己吗?

说真的,这句话早就是我想要问的了。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就掩盖在时时刻刻的匆忙之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太过匆忙的走过了十年。有快乐,也有艰辛。而这一切却无法让我了解自己。

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懂什么,你不用与这个人交流,只要看看他的书房里摆满了什么书,你就知道了。而如果没有书房呢?那这个人就太简单了——他缺乏心灵的深度。

书是人灵魂的一面镜子,当你看到镜子中的他的时候,就看到了他本人了。如果要了解自己怎么办?那就重新阅读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路。这条道路,代表着你是如何形成今天的样子和面貌的。也可以知道你从什么地方,开始发生着转变的。

不过,我对此并不是非常的确定。因为,当我用十年走过了近几十年的学术的道路的时候,我也会产生迷惑,不知道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那么我只能回到历史之中,去寻找我从什么时候开始遗落了。

我可以回忆起的道路,是在初中,开始阅读鲁迅,上高中后阅读了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自由主义者和历史爱好者。在此之后,我从付金才老师那里结识了南怀瑾先生,又从书店里认识钱穆先生和钱锺书。之后,在朋友的手中阅读了余英时的《论士衡史》。在图书馆中阅读到《陈寅恪最后二十年》之后,开始着迷陈寅恪先生。图书馆中,自己找到了朱维铮先生和刘小枫先生,记得那时读《走出中世纪》和《现代性理论绪论》时的激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读研究生之后,就开始了新的征程,张舜徽、王欣夫、余嘉锡开始进入了我的视野,哲学上开始阅读伽达默尔、海德格尔和黑格尔。读博后就开始阅读刘小枫主编的《经典与解释》。其中我故意忽略了一段,我对于自由主义的崇拜,这段经历我深感羞愧。

这只是简单回顾了我曾经走过的思想历程,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文字证明,我实际已经走过了这些道路。那么就让我开始重新走过这十年的长征吧!

Read more...

王制章句之四

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中上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祿;君,十卿祿。次國之卿,三大夫祿;君,十卿祿。小國之卿,倍大夫祿,君十卿祿。

倍,反也。又引伸之爲加倍之倍,以反者覆也。覆之則有二面,故二之曰倍。

诸侯的下士的俸禄比照上等土地的农夫,使他们的俸禄足以代替他们亲自耕种所得。中士的俸禄比下士多一倍,上士的俸禄比中士多一倍,下大夫的俸禄比上士多一倍,卿的俸禄是大夫的四倍,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次一等诸侯的卿的俸禄是大夫的三倍,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小国的卿的俸禄比大夫多一倍,君的俸禄是卿的十倍。

案,此节所论士大夫的俸禄,在诸侯与国君处皆一致,所不同者为卿的俸禄,其在国君处为大夫之四倍,诸侯处为三倍,而小诸侯处为一倍,而国君诸侯与卿之比恒为十倍,诸侯与国君之别与其卿之俸禄相关。而此处足以见君候为恒爵,而卿大夫为世禄。然王公之禄,为卿大夫所掌控,意味着国之富强在于士大夫是否能固国安民,保家兴邦。

Read more...

关于顾鼎臣的评价

对于顾鼎臣的评价,往往因为收到传统史书中事功派的影响,因而会对顾鼎臣产生无能性的评价,考诸史实就会发现,对于嘉靖初年的政局,顾鼎臣在超越了议礼派和保守派,而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又具有标志性的人物。

对于传统史书的评论,是基于万历朝张居正授意编纂的《世宗实录》,因而对于议礼派青眼相加,因而对于与此持不同意见的人,就往往加以贬斥。而考察顾鼎臣的身份,我们发现顾鼎臣并不是杨廷和所属的保守派,就会发现其实顾鼎臣是超越了当时的党政的。

而在现代学术的眼光来看,顾鼎臣既算不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也算不上限制皇帝专制,不属于现代史学讨论的范畴,所以被现代史学所忽视。而顾鼎臣上疏要求进行江南赋役改革,回到朝廷讲解《洪范》支持嘉靖皇帝,最后支持昆山的筑城,这些事迹往往就因此不被彰显。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嘉靖初年的政局,就会发现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于如何确立新的皇权合法性,从而稳定从武宗过世之后混乱的朝局。与议礼派和保守派相对比,我们就能发现顾鼎臣所为与当时的政治要求完全吻合,也就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对于嘉靖皇帝的权力进行合法性的论证,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改革地方弊政从而稳定地方政府,这一切都是顾鼎臣对于嘉靖初年政局清晰判断所做出的回应。因此,必须承认顾鼎臣作为一个老成持重的政治人物,从维护实际的政治稳定出发,所作出的上疏与侍讲都是对此实际行动。

而晚年对于昆山筑城的关注,恰恰也表现出其对于地方安全的关心,而这也是一位远见的政治家所做出的重要功绩。这一功绩在抵抗倭寇入侵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感戴,从而上疏嘉靖皇帝要求为其立祠纪念。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顾鼎臣的研究,恰恰是对于我们现代史学研究的某种反思,顾鼎臣这一形象对于以往的史学研究而言,无疑是一块鸡肋,当我们抛开现代史学的束缚的时候——抛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限制皇权专制的依赖,就会发现历史不同的面貌,而这一历史面貌远不是对于现代研究的回声,而是更加直接的切入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只有对于历史本来面貌的认知,才能真正对于我们理解古典社会有所益助。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顾鼎臣稳健而又中庸的政治理念的时候,才能理解为何嘉靖王朝能够逐渐走向政治性的稳定和社会的真正繁荣,而这一定能够给与我们对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社会有所启迪。

Read more...

生命的基石

关于这个主题,我还想继续讨论下去。在没有信仰的今天,如果没有了自信还如何生存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让人感到窘迫,至少没有人可以这样的生活,至少我这么认为。所以,大多数人才在追求人们的承认上下足了功夫。但是,收效却甚微。

通过这些天的省思,我感觉到自己从北京开始就已经将自己融入到这个被承认的行列里,从而显得处处碰壁。事实上,如果按照一个我行我素的做法来看,其实这一切无非都是自找的。甚至是,由于我太强调融入而显得如此苍白。

真正的生活是来源于自己的肯定,而不仅仅是通过别人羡慕的眼光来肯定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想清楚这一点,让我感慨万千,似乎着走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弧线,我又回到了起点。但是,似乎又没这么简单。因为,过不了这一关,我永远也无法前行。

由于,我的想法和工作思路太过超前,对于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这里因循守旧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手段。而这却足以扼杀我的灵魂。为了灵魂考虑,我决定,将语言暂时封闭——除了教书除外,剩下的就是要将自己的文字进行打磨。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文字之中,用文字来代替平时语言的纠纷。

这看样子有些好玩了,毕竟我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青年,没有受到过文字狱迫害的人,就无法知道通过文字进行自我保护是什么意思。当然,文字也并不是安全的避风港,但是总比用语言这样一种直接的工具要好得多。因此,我想通过文字的方法进行思考,比通过语言进行分析要安全的多。

另外,我需要丢下一些幻想,就是老先生是智者的想法,毕竟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他能够超越那个时代已经是非常的难得,我并不期望他能够引领这个时代。因此,向老先生求教的想法,我必须压抑一下了。这样,不仅对于老先生比较好,对于自己也比较好。毕竟他已将开始怀疑我的出离了。

在文字上的功夫,我需要做到的是,将自己的思考系统化和清晰化,用最为简洁的语言将自己思考的经过表达出来,而不是将自己缠绕进去。在文字的表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适应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了。就是用文字进行思考和反思,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随时看得见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从而能够找到文字表达的出来的问题,并及时得以解决。

在以往的生活中,我还没有找到一种表达能如此的写意,而且在我的思考之中,我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深化,这样才能显得鹤立鸡群,而现在的问题在于,我的思考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需要将我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时候,我竟然发现自己失语了——对于表达方式的极端不能适应。

语言的表达,我必须重新开始修炼,但是现在已经不能阻止我开始用新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意味着,我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而且通过各式各样的文体和方式。

在这里,我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爱人,她支持了我的行动,虽然也对于我的莽撞和无能表达了批评的意见,但是现在的我就必须承担起必须面对的工作了。这首先就是博士论文结论的修改工作。

Read more...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关于历史智慧

先生今天屡屡谈及刘小枫先生缺乏历史智慧,而这一点我是了解的。因为,谈论价值的人,最恨的就是将价值相对化。而历史就是这么一个令哲学家痛恨的专业,在这里没有什么价值是永恒的,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无论你是英雄豪杰,还是圣人贤哲,到最后不过一抔黄土。

而哲学家恰恰就是在讲,即便是人的肉体消失之后,人的灵魂是不灭的,而不灭的灵魂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因而,一个追求永恒,一个追求实在,这两者真的很难结合起来。追求历史的智慧,就是要在现实中实现价值与追求,而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圣人的惶惶,贤哲的罹难,这很难说是拥有历史的智慧,抑或是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生存的狡狯。

在现实中,人们将历史当做是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从往圣先哲那里学习成功之路。而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那些仓皇如丧家之犬,被毒酒灌进了肠胃,被钉在十字架上后,我们还会向他们求取历史——成功的智慧了吗?

对于我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个悖论了。也许,只有当他真正放弃了历史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进入到历史之中,成为历史中智慧的代表。而当我们通过历史智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圣哲的时候,也许已经离题万里了。

此处仅是我的一些遐想,历史智慧也许并不是我所说的这么庸俗,或者拥有更加丰富的解释。但是,一个人在疯狂的历史之中,如果不拥有坚定的价值的话,也许很快就会迷失在历史之中,就更谈不上什么历史智慧了。

Read more...

疯狂岁月

在整个贵大的岁月里,生活虽然困苦,但是心境仍然保持了相当的乐观,而当我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却心境不在了。在看到周围疯狂的时代里,想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我自己知道这一切看似还没有这么的疯狂。

那个时候,所有的老师看起来还十分的单纯,而回到贵大之后,发现人人都是相当的复杂,而我自己却如此的单纯。本身在社会中的历练,到了贵大之后发现这是一潭深水,永远不知道有多深的水。

在这里,很多人都已经迷失了,我的朋友和老师们,或者只有我一个人迷失了。所有人都在强调一个事情,就是名和利。从进入贵大开始,所有的一切生活都围绕着这些展开了。所有的人都围绕着职称、房子和待遇诸如此类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是我所不擅长的一方面。

看到很多人的生活的时候,我在想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安排。张老师为了整个书院付出了很多,本来生性恬淡的他,现在也在为了项目金钱在不断地拉关系、写报告。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生活,生活就要求人这样趋走。而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这样做的人,终究会在这样的时代被淘汰。我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为了这个时代我必须扭曲自己。但是,为了自己的心性,我开始做我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所有的压力,都是自己的想象,没有一个人强迫你去做一个不想做的事。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你自己对于自己的想象。如果,你能坐得下去,干什么不去做一些你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呢?他们擅长去做盈利的事情,那我就做一些自己开心的事情。至少到现在,我不想去写那些我自己看不懂,别人也看不懂的文章,我也不将其称为学术。学术本身至少要对于自己负责,也要对于读者负责,我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先行者。在学校里,大家都在为了职称和国家项目努力的时候,我想自己应该可以开始为了自己和为了读者而开始写作了。

首先,我确认学术本身不因为对象而有所改变。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给人添麻烦,所以文章应该简洁易懂。

其次,我想学术本身不是材料积累,也不是学术史的叙述,而是为了将文献与现实,经典与历史进行对冲,从经典中找到历史的价值,在历史中寻找意义的所在,因此学术本身并不是炫耀自己的知识,也不是编造谎言,而是为了追求永恒的价值。

再次,在学术和写作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交流,无论是在现实中与同学朋友们的聊天,还是在文本写作过程中的交流往复,都是对于学术最根本的信仰。因此,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视野融合的循环。因此,我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够成为这个疯狂时代的濯濯溪流,来涤荡这个时代的喧嚣。

先生曾经说过,不作无益世道人心之文,也许这也可以成为我的座右铭。写作本身的价值并不是成为论文,进行发表,而是要彰显某种时代所缺乏的价值,而不是成为这个喧嚣时代的应声筒。

无论这个时代如何疯狂,无论耳边的声音如何喧嚣,我选择一条静悄悄的读书之路,虽然他如此的寂静,却如此的温馨和宁静。他能使我够坐在书桌旁,倒一杯清茶,慢慢将书本展开,我新的一天的生活——从不疯狂开始。

Read more...

王制章句之三

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

制,裁也,製衣也。製,裁衣也。庶,屋下眾也。官,吏事君也。

制度规定一个农夫受田百亩。百亩土地按照肥瘠分,上等土地一个农夫可以供养九人,次一等可以供养八人,再次一等可以供养七人,再次一等可以供养六人;下等土地一个农夫可以供养五人。庶人在官者的俸禄,依照这五等农夫,使他们的俸禄足以代替他们亲自耕种所得。

案,制度所定,民者有其田。而田者,俸禄之所出,而百姓之所养也。然田有等差,若爵之有差。上者所以治民,而下者所以供养。此所谓上者劳心,而下者劳力之谓也。下与上所对,正如田之养有多少,而治民之力亦有不同。故此章虽以述民田,而实以诠禄位,下者供之,而上者所以治之者也。

Read more...

最后的写作

看到满书房的书,我想最为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将其转化成为一个资源,自己的资料库。既是自己的丰富积累,也是能够真正取用的财富。现在这些书,还仍旧是我自己的矿藏,还不是真正可以取用的部分,因此我想最为重要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阅读性的人,学习性的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思考层面上。

对于我来说,写作就是对于思考的总结和认真的反思,而现在的我却无法拥有这样的能力。而我现在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认认真真阅读的人,因而在这个角度上说我还有很多的可以做的空间。比如,在这个道路上,我要做的事,就是整理古籍,对古籍进行评述,而在评述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又能学习文字写作。让这样的工作能够顺利地维持下去,就是我应该继续做的工作。

Read more...

崩盘的书房

在读书的那一天,有老师跟我说,你要做一个专家。我知道他是对我好,但是我无法遏制对于书本的爱好,因而我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当然跟真正的发烧友无法相比,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而另一方面,我已经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无法完全将自己的爱好转变成阅读的乐趣,而阅读的经验转化成为文字,这又难上加难,而我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这样的牺牲者。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规定好的道路呢?为什么不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成为一种爱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可以走得更远,而不是走得更近。

在很多人强调所谓的原创的时候,我在想究竟什么是原创,思想这东西是最原创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是最为受到压制的。这是非常奇怪的事,越是鼓励原创,而抄袭的现象越是严重。似乎越是鼓励什么,越是产生他的对立面。

我想以后人们可能会鼓励守家法的时候,也许原创性的作品会越来越多起来。而现在鼓励原创就是鼓励抄袭。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司空见惯了。

我面对这个时代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我想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找到一条可以行走的道路,而这条行走的道路就是对于文字的执迷不悟,让自己学会阅读和思考,并将思考转化成文字。这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值得追去的目标。

大量的书籍,我并不应该狂妄地认为我可以将他们转化成为我的思考,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将他们整理出来,找到我可以思考的节点。这才是最为重要和必须的。

Read more...

傲慢的权力者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可以指手画脚,这是权力者的特权,但是正是如此,他们才是愚蠢的。没有人可以不进行调查研究,就可以进行无休止地批评,而他们就可以这么做。而这么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将事情变得更糟。

在权力者眼中,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必须无条件地听从他的指挥,而不能有任何的辩驳之辞。而实际上,缺乏宽容和耐心的暴君,往往得到的并不是人们的尊重,而是彻底的被轻视,而对于我来说,面对这样的统治者就需要一种耐心,他们需要顺服,所以就给他们顺服的表面,而在表面底下,就是我们无尽的智慧了。

因而,我相信施特劳斯关于写作与迫害的学说,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必须面对的仍然是权力的暴君,他们无休止地对这个世界指手画脚,而缺乏应有的畏惧。所以看到他们,我们应该泛起无尽的怜悯,而不是用蔑视去面对他们。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充分展现出对于他的臣服,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则是要把智慧展现出来的地方,则需要将文字用反过来读的方式进行写作。用理论进行描述看似空洞,但是实际上文章的内容就是如此。

面对傲慢的权力,我们应该用智慧去面对,而不是用愤怒进行地址。对于我来说文章就是最好的工具,而语言则是最坏的表现,用文字进行表达,可以掩盖很多的情绪,而语言则无法遮掩这样的可能。所以,对于我来说文字的功效应该尽可能地将其功能展现出来,而不是将文字等同于语言。

Read more...

对于专制主义者

这种朋友,我遇到很多,张先生其实是其中不是非常专制的一位,而王先生却是其中最为专制的一位。他自己公开宣称自己是绝对主义者,这就说明了他对于自己的绝对位置的自信,但也是我对他恐惧的地方。

他对于文字的使用,的确是已经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但是这种文字和他的心术相比,却并不是非常让人乐观,也就是说他的才能也许会辅助他的坏心术而做更大的坏事。

某种意义上讲,我看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在道德品质上败坏,而这恰恰表现在对于欲望无法克制的基础上,而王老师对于荣誉的追求,已经让他放弃了最基本的底线,也就说让他已经为了名而放弃了道德本质,可以说谎,可以强制,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攻击,这些都不是一个有道德底线人可以做得到的。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去做了,这就证明他已经可以完全越过了人的基本底线。

在我看来,整个文字的书写,固然需要文学,但是文学必须是载道的,而不仅仅是修辞上的,更重要是表现在心术之上。而他已经将君子与才子之间的界限彻底画上了等号。他所号召的是向杀人犯学习——这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是否太过于夸张,而在课堂上讲述一个杀人犯的故事,并且作为正面人物进行宣传,我想这能说明作为教师的王先生的道德败坏,除此以外找不到任何可以说明的理由了。

Read more...

大而无当

在北京我学会了做细致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大而无当的毛病并没有由此消失,反而是越演越烈。这些大的词眼对于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讨厌那种绣花针的工作。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工作,我要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进去,还是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对于我来说,正经的工作就是进行文章的书写和阅读,而现在的我却在进行着某种难以言语的工作,这个工作让我找不到自己的洗好,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工作。在贵阳,我发现自己无法顺利地去说大话,而看到别人说大话的时候,却又怀着与万老师同样的不屑的心情。这就是一个矛盾的人的表现。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决定自己不再用负面的态度对待这种生活,别人的肯定与否,跟我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而我这样的道路,恰恰是自己走出来的。难道我要听别人的语言,而改变自己的走过的道路吗?说真的,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其实很简单。用文字来展现自己的思考,而用行动来证明评论的荒谬。

当自己缺乏自信的时候,才开始了某种谬论,或者将这种托词变成了自己的口实。我现在需要做首先就是建立自己的自信,而建立自信的方法就在于自己对于文字和事业的信心。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或者说是非常的必要。而我的工作就在于对于整个阅读经验的梳理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能找到我自己的道路所在,而这就是我需要做的工作。

Read more...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伯林论施特劳斯

在《伯林对话录》中,有一节是伯林论施特劳斯。在这一节里,我们发现同样作为犹太思想家的伯林与施特劳斯之间竟然有这么巨大的差异。

在书中,伯林对于施特劳斯的评论是“一位剥削的人,一个真正的古典学者和犹太教法典学者”。而这只是伯林欲扬先抑的开始,在此之后,伯林介绍了施特劳斯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政治哲学被"坏导师"马基雅维里深深地引人歧途,并且从此一厥不振。在他看来,自从中世纪寻找到政治哲学的正确道路之后,就没有政治思想家了。柏克接近于政治思想家,而霍布斯和他的追随者且走上邪路并深深地误导了其他人。功利主义、经验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些都是十足的谬论,败坏了现代思想,严重地损害了个人和社会的客观的善与恶,客观的对与惜,统统被废黜了。

这里,伯林轻易地将施特劳斯的观点总结了出来,总之一句话厚古薄今——明显的法先王。而看样子伯林是不同意他的观点的了。而对于施特劳斯的隐微的写作,伯林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他好像教导过他的学生,要读懂古典哲学家的言外之音。他有种看法,认为古典思想家的字里行间隐藏着深意,只有借助暗示、引喻或其他征兆才能发现;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或是因为这些思想家害怕高压机关的审查,或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的。他这种看法对别出心裁和各种怪诞念头是极大的剌激,而我认为这不过是刚愎自用罢了。他诋毁文艺复兴以后的世界被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无可救药地败坏了。在我看来,这是近乎荒谬的。

在这里,伯林介绍了施特劳斯另一个重要观点——隐微写作与政治迫害,这对于柏林来说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毕竟对于一个现代人谈什么迫害与写作。而就是在这个观点上,施特劳斯与伯林分道扬镳。施特劳斯认为这种写作上的迫害,并不因为现代社会的到来,而有任何的改变,而伯林则是一个彻底拥抱现代性的新青年,怎么能听得进施特劳斯苦口婆心的劝告呢?不过这也凸显出新旧哲人对于现代社会的不同判断。

在这里,施特劳斯属于古典政治哲学,而伯林则身居现代启蒙哲人的行列。通过对于现代社会的不同判断,我们清楚地区分出,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区分,通过伯林的语言我们也许更能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

我觉得,他和他的门生都相信,善与恶、对与错都直接得自某种先天的启示,某种“形而上学之眼”,也就是靠使用柏拉图式的那种我无缘分享的理性官能。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经》、犹太教法典、迈蒙尼德,也许还有阿奎那和中世纪的其他经院哲学家,都通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他们的门生现在也执着于此,而我却没有这种荣幸。

而伯林对于自己的所主张哲学观念表述为:

我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无外乎就是人、物和人脑中的观念——目标、情感、希望、畏惧、选择、想象的情景和所有其他形式的人类经验。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全部东西,我无法做到无所不知。也许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和永恒价值的世界,有一种只有真正的思想家才能具有的魔眼,而这只属于恐怕我永远无法进入的极少数精英的领地。

通过将伯林对于他自己和施特劳斯哲学观念的对比,我们明显发觉到伯林有一种犬儒主义腔调,也就是躲避崇高,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王朔小说流行后,所有崇高事物的都被消解了一样。伯林显然更加欣赏王朔,而讨厌由于经典、精英所形成的那个少数人的领地。而他将自己的哲学建立在人的情感与感官基础之上,从而颠覆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存在。

对于伯林对于施特劳斯的评论,还是非常具有哲学的敏感性,而事实上,两人最为重要的区别,伯林也做出了具体的回应。而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启蒙哲学的争论,施特劳斯与伯林不过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而已——但这样的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

Read more...

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

晚清的政治改革风起云涌,而其中最为令人惊叹的一幕,莫过于康有为师徒编纂《新学伪经考》,来推进政治改革了。

作为广东人,康有为是属于比较早就接触到外国思想的一批学者,而与外部的交往,促进了其思想的成熟与完成。这部以经说为题材的著作,为什么成为了一部著名的改革之作呢?

托古改制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一点都不稀奇,无论是王莽的改制,还是苏绰的改革,抑或是王安石的改革,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托古改制的旗号之下完成的。因而名为复古,实为改制,并不从康有为始。而康有为这部书中的观点,却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其主要在于,通过对于对于今古文的辨别,康有为将古文经委之于刘向刘歆父子的编纂,并以此作为新莽朝的政治文献。通过这种分辨,康有为将传统政治体制都视为是古文经或者说是新学的产物,既然是伪学,则政治体制改良的必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这种用学术区分来作为政治改良的做法,造成了今古文学派之间尖锐的对立。章太炎对于今文经学派的猛烈攻击,导致了今古文学派的迅速腐朽崩溃。也造成了民国时代疑古思潮的迅速形成,这对于整个中国学术史来说,无疑是一件不幸的事。而这件事的起因,恰恰就在于康有为这部《新学伪经考》。

Read more...

廖平的今古学考

在吕思勉的《经子解题》中,将读经的入门书籍列了如下,今古学考、新学伪经考、五经异义、白虎通、春秋繁露等等。这些书中,我最先阅读的就是廖平的《今古学考》。

在这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今古学对比的表,后半部分是经说。这种写法非常有特色,前半部分的列表,廖平将今古文区分非常的仔细,通过对一部部经典的今古文区分,让人感觉到条理之严格,而另一方面在看到这些表格的时候,也会仔细思考,他区分这些的标准究竟何在?

在下半部分就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的说明。在经说部分,廖平认为今古文学的差异,在于孔子中年与晚年说经的不同。中年的孔子以从周为志业,因而遵从周礼,而晚年则有志于乱世,而有心重订礼乐,因而订立王制。而今古文学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礼制上的差别。通过比对经典中的礼制,廖平做出了今古文之间的比对。对此,我表示敬佩,也有一丝怀疑,如何区分孔子中年和晚年之学呢?这也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对比,也就是苏格拉底问题,施特劳斯发现了苏格拉底的中年和晚年的区分,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政治哲学的基础。而孔子的中年和晚年的学术差异,说真的除了廖平这么明目张胆的说了出来,还真没有什么人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礼制对于经学进行区分之后,廖平着重论述了,今文经对于古典政治的修正,也就是说,孔子对于礼崩乐坏的时代,提出了自己改良政治的愿望,通过修缮六经,从而达到对于古典政治体制的重构。对此,我想廖平这一结论固然重要,但是似乎还没有完全将其表微出来。

今古文学的区别固然重要,然而我觉得这些问题似乎掩盖了更多的区别。礼制上的差别,固然是今古文之争的差异,而事实上今古文之争在汉代是一回事,而在清代则是另一回事。先说清代的今古文之争,其表现为康有为与章太炎之间的争议,而康有为将政治改革与今文经说混同解读,这固然是孔子托古改制的遗风,而章太炎对此的抨击并非无理,而六经皆史的解读,则将古典与现代彻底割裂,导致经典的价值彻底被否弃掉,只剩下文献的功能。这对于经学本身来说都是伤害。

在汉代,经古文经学则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今文经的兴起,与汉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息息相关,先秦最为明确的政治制度的学派,儒家进入到政治体制之中,将经学与政治混合在一起。这对于理解西汉的今文经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而古文经的兴起,则是跟西汉政治的衰败和刘向刘歆父子的古籍整理有关。经学与汉代政治的兴衰密切相关。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今古文之争其实有两层含义,而廖平的今古学考只涉及到了其中关于区别今古文学的部分,而缺乏真正关于今古文关于政治方面的讨论。对此,我想这些问题也许比区别今古文政治更加具有意义。

Read more...

今古文学

通过阅读廖平和康有为的著作,让我感觉到晚清今文经学的兴起。今文经作为政治哲学上有着非常大得特色,而相较古文经,其政治哲学的特征就并不那么明显了。古文经的特征,在于六经皆史,这点很明显符合了现代学术的某种特征。

在这里,我们看到今文经在晚清时代,将经学融入到时代大潮的思考之中,因而将王制和大同篇,作为重要的政治哲学的篇目进行解读,而事实上,他们对于古典政治的解读,借住了西方社会的兴起,将古典政治等同于现代民主——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比附对于晚清民国以来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古文经学家章太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对于今文经比附西方政治制度的做法,表达了不同意见。而其作为古典学的作家,对于古典的研究也存在着某种让人不安的问题。正如钱穆先生指出的,章太炎由于文字古奥,因而流传不广,否则其影响亦负面居多。

这个批评放在对于今古文经学的批评,更多的是对于他们两者的后继者——疑古思潮。钱玄同和顾颉刚对于今古文经学的批评,其根本上就是建立在双方互相批评的基础之上。而疑古思潮最为重要的就是推翻了古代典籍,从而将今文经政治哲学所依托的古代典籍全部打倒了,而古文经学对于学术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学术的主流,这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件不幸的事。

当我们看到西方社会的时候,也会承认宗教对于整个西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而现在中国的社会中普遍缺乏宗教性的信仰,这与今古文学的争斗,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或者说康有为和章太炎对于古典政治哲学来说都是罪人,而章太炎可能罪加一等。

Read more...

关于王制

王制的讨论有很多,当我陷入了这种讨论的时候,就很难集中精力,将自己的阅读集中在王制本身。而王制的阅读让我感觉到了很多,这种阅读经验,是我曾经不曾遇到过的。

对于王制的阅读,我已经开始了,只是王制本身并不好读,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制度,而这个制度的解释,在我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只能将我的解读置于其下,因而这个问题就不能如哲学解读般顺畅。而这样的工作看似枯燥,但是没有这样的工作,就没有认认真真的阅读感受。

至于说,王制的阅读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想这并不是一件容易说得清楚的事。只是,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他能让我安心的去阅读王制,这让我有一种回到传统阅读的感觉。

王制的解读,我通过训诂的方式,发现公侯伯子男,既是爵位,而这些爵位本身就代表着人的品质,因而爵位并非是一种公开的赏赐,更是对人性善的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因而,这种解读,对于原有的笺注来说,应该算的上是一种突破,但是这种解读并不是比比皆是,而是偶一为之。这让我在解读整个王制期间,非常的痛苦。毕竟在没有完全接触过古典解读的时候,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而这种痛苦的经历,会让我迅速的成长起来。

最重要的是,我需要将王制的解读,继续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废。当我能够将王制顺利解读的时候,我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解读工作。这种解读工作,就是我要逐步展开的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体。

我要将解读王制的经验,扩展到整个古籍整理的过程中,当我可以对于古典文献进行解读的时候,就是我可以对其进行顺利疏解的时候。

Read more...

写给自己

写给自己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标题写给自己的东西却不多。自己作为作者和读者两者之间,其实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看到刘小枫先生的书,就让我感觉到他阅读的勇气,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我所缺乏的。

我缺乏向伟大作品致意的勇气,当我阅读完毕之后,很难想起阅读过什么,而刘先生却能用文字将自己的阅读经验表述出来。这让我很吃惊,也让我很佩服。我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呢?

在我阅读完成之后,不仅仅缺乏写作的勇气,而思考的能力,也好像就消失了一样。我需要很久的反刍,才能将阅读的经验,转化成为思考的材料,而将其转化成为写作的资料,又是很久之后的恶事情了。

而现在的我确实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也不缺乏写作的能力,只是缺乏写作的勇气和动力。说真的,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完成之后,等你去摘取果实,而是你如何才能找到文字对于阅读思考之后的表达方式。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去做。

最为重要的是,我写作的动力其实是缺乏的,尤其是当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不足的情况下,我如何才能让自己从低迷的生活中走出来。这让我感觉到非常的不安,尤其是在我对于阅读思考并不是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还是要让自己熟悉写作的感觉。

比如,今天当我阅读《伯恩的身份》之后,我总是想要写出些什么东西。这个感觉非常重要。伯恩作为一个由美国政府编造出来的人物,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杀手集团的头找出来,并将它绳之以法。而故事的开头,就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急转直下,由于受到追杀,伯恩在逃亡的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记忆——但是本能并没有丧失。因而,故事的主人公以失忆,寻找自己的过去为线索,不断从自己的焦躁的记忆碎片中寻找过去的自己。

在追杀的途中,他结识了女博士圣雅各,而由于伯恩的救助,女博士得以逃脱受辱的命运,而这也是伯恩命运的转折点。没有女主人公的信任,就不能想象伯恩是否会真的变成一个令人胆丧的杀手。而故事在女博士的追问下,伯恩逐渐记忆起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让他感觉到自己和女博士之间的距离。而同伴间的信任帮助他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难关。直至故事谜底揭晓,伯恩不过是一个英雄卧底的故事,而故事还有一个悲惨的起因——大卫的妻子被屠杀。而这种仇恨毅然让大卫化身伯恩这个杀人狂,成为挑战地下秩序的杀手。

故事的介绍到此结束,我通过这样的故事介绍,来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把握,通过阅读和介绍,让自己不断沉淀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这种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协作,让自己逐渐适应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我想这是我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向和自己的写作方式。

Read more...

写作的快乐

写作与阅读完全不同,阅读是进入了一个迷宫,不到最后一刻,你不知道是否能够冲出作者部下的迷阵。而作者和读者就像是对立的两极,当你是一个好的读者的时候,你未必能够做到一个好的作者。因为,写作仍需要某种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你必须让自己成为一种写作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某种僵化了的写作特征,而是一种将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感觉到写作就是一种游戏,他是快乐完成一种表达和编织。

只有制作者才知道迷宫的快乐,就如同只有作者才知道写作的快乐一样。我知道写作的快乐在于一种表达的快感。这样的一种快乐,让我感觉到文字已经字母符号,变成了一连串得故事,让我深入其中找到文字的魅力。这样形容文字,还是不足以说明文字之所以吸引人之所在。我喜欢文字,原因很简单,他是一种内在的爆发,他表现出了一个人不可以的事情。在语言上无法表现的故事,可以通过文字顺利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能力,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但是编织故事的梦想,很多人都有。因而我如何编织一种童话传奇,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写作的快乐,就如同饮酒,喝得越多说得越多,就越加快乐。

很多故事因为生活的经历,就慢慢忘记了,缺乏用笔记录下来的习惯。而写作就是一种对抗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的文字仍旧是稿纸中记录,每当我看见他们的时候,就能想起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当年对于依附理论的迷恋,今天仍旧是我对于帝国认识的基础。这对于我来说,都是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就格外值得怀念。如何将自己记忆中的思考,变成文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Read more...

阅读与写作

对于写作而言,最恐惧的莫过于没有什么可以表述的。而我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就在于阅读与写作的脱离,我经常会面对这样的窘境,而无法解脱出来。而当我能够将自己的阅读与思考顺利的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是我自己的语言已经解脱的时候。

但这看似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我在文字上的努力,似乎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我已经感觉到文字在心中蠢蠢欲动,但是内心中仍然对于文字的表达充满恐惧。因为心中这道门槛,导致自己无法将自己的心灵中思考顺利变为语言和文字。而事实上,在学校中我已经开始努力将思考变成语言,而形成文字这道工序,我做得还不够。

阅读的材料五花八门,但是思考的内容却需要凝练,我在这一年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以经学为中心,以中国思想史为纬的学术思考框架,这些内容,不再停留在口头和思考之上,更多的要保留在自己的文字之中。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依照思考的经线,通过纬线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比如我对于经学问题的思考,虽然看似是在各式各样的历史问题,但是思考的核心都是经学问题和思考。这就对于我未来的文字有了充分的保证。

过去不敢表述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经线,而对于很多表达的方式也没有自信。但是现在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看上去已经开始成熟,对于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已经成为框架中的合理部分,我应该充分利用完整的思考框架,对于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成为我文字表达的一部分。

当然,这些文字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似还不够精炼,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没有开始,就没有最终的文字表述的形成。而这样工作必须放到不断的文献解读的训练中去。我在这时候,需要做得事情,只有一个,就是将自己变成一个文字上的阅读和思考的人,而将自己的思考,用文字清晰的表述出来。

对于文字的表达,我似乎说了很多,很多时候,就如同自言自语,而这次表达,我想说明的是,我已经确定了写作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对于经典文字的整理和疏解,来形成我对于传统思想社会的表述。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条可以走的道路。

Read more...

回到语文

从来都对于作文耿耿于怀,因为不会撒谎,所以根本就不会写作文——或者写论文。但这恰恰是学校里必须学会的本领,也就是说你必须学会撒谎,才能够学会写作文和论文。

过去,我曾经一度对于拒绝撒谎而感到骄傲,因为拒绝说谎,是一个人道德的底线。而事实上,我却痛苦的发现,因为拒绝谎言,因而就等于拒绝发言。在沉默中变得少言寡语,这让我曾经痛苦不堪。对于写论文也是一样,我对于五颜六色的言论,说真的表示极大的怀疑,就如同我怀疑过去的谎言论文一样。

否定的终须否定,建立的是否能够建立起来,我在这点上并无太多的看法,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写作就等于说谎,好像修辞性的夸张就是文学本身。讲述故事,就必须夸张和编造,这样的写作心态总让我不安,似乎谎言成了写作的必须品,当然文学是否就一定写实,我也不敢肯定,但是将文学等同于说谎,这样的写作思路,我却无法接受。

而如何写作,对于我来说,似乎成为了一个障碍,而事实上写作本身就必须面对读者,也就是必须将作者和读者结合在一起,当然将写作孤立起来,也并不罕见,但是写作渴望交流,这点却是肯定的。那么写作本身就存在着某种沟通的可能性,也就说,写作也是一种交流和构建,我们必须通过这样过程来完成一种互动结果。

和语言不通的是,写作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个人需要将自己和文字联合起来,并将其构建成为一个堡垒,留给后来人。然而近便如此,将堡垒描述成为一个无法攻克——无法理解的堡垒,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自己关在语言的监牢里,无需解脱,也无需变化。

回到语文本身就是回到语言的本位上,既是需要将语言定位为沟通的工具,也需要将将其设置为一个精心构建的城堡,而这一切似乎就是艺术的所在。我看到诗歌的描述,就想起了自己的对于文字的感触。当我们选择一种语言的时候,就将其内在化,而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而当我们过分珍惜这一部分能力的时候,就放弃了将其锻炼成为我们熟练的手和器官,在某种意义上讲,虽然语言是我们表达的工具,但没有锻炼的语言就是没有活力的器官,我们无法使用他。

在这层意义上讲,我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而这个人的能力需要自己不断的将其变化成为一个人内在的自觉。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看似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文字对于我的陌生感,还没有完全消失。我需要找到文字和自己的融合,也就是需要找到我自己的表达能力。

Read more...

未来希望

对于未来而言,最重要的应该算是希望,而这却是一个遥不可以及的目标。在我看来,希望之所以遥不可以及,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时代已经将希望隐藏起来,让人感觉不到希望的所在。

而对于我来说,没有希望的生活是不可取的。而希望从何而来,我想这点才是我讨论的重点。希望的设置,不可能完全设置到永恒的未来,就如同海子所描述的未来的幸福生活一样,却遥不可及。而设置在历史之中,就像我们曾经已经获得过幸福,现在只需要找回到幸福就可以了。

虚幻的目标,终究会有被戳穿的一天,而历史却永远停留在永恒的彼岸,因而我对于历史的感情要远远超过对于未来的幻想。对于历史经验的把握,更能让我了解到现实中幸福所在,从而找到过程中最为幸福的生命所在。这一切都源于我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历史的反思。没有人能够对于世界无动于衷,而对于世界无动于衷的人,也好不了解幸福的所在。如何找到历史中的希望所在,说真的,我更加佩服传统中将希望寄托在历史英雄的做法,我们知道只有主动塑造历史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希望,或者正是这些历史人物才塑造了历史中的希望。

因此,如何建构未来的希望,我想最为重要的在于如何在这个时代重新塑造英雄,英雄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也代表了未来的希望。在这个时代里,通过教育建立一种对于人本身的期盼,通过教育来重新塑造人对于自己的希望,这样就能将自己的能力逐渐转化为希望的燃料,从而变成了未来的希望——英雄。这是我能够想到的未来的希望所在。

Read more...

创造性的生命

在这个社会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创造性的生命,更多的人选择的是 接受,因而被社会所左右的人恰恰是世界最多的人。而我自己在选择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因而选择了自由的生命——创造性的生活。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人对于生命来说就是一个延续性的需要,而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因而生命中工作就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变迁。我对于生命的历程而言,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生命变成一种快乐的生活。

在创造自己世界的过程中,我发现生命就来源于某种塑造,而这种塑造其实非常的痛苦和快乐,他建立了某种可能性,也就消解了某种确定性。在生活中,很多人选择确定性的生活,因而他的路径是非常明确的,而对于我来说,却不是这么简单。更多的生活来源于自己对于生活的探求,因而具有很大的自由性。

在运用创造性的生命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某种快乐的需求,他不同于生命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是一种感觉,他对于未来生命拥有决定权,而这种决定权却又不同于固定的某种认知,而是来源于自己对于生命的确认——自由的确认。这很快乐,却无法避免与世俗价值的碰撞,而大学里的自由空气为了这个生命提供了可能性。

Read more...

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王制章句之二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天子,王者父王母地,为天子之也。附庸,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

天子的田方千里,公侯的田方百里,伯的田方七十里,子男的田方五十里。田不足五十里的,不能朝天子,附属于大国诸侯,称作附庸。天子三公的田比照公侯,天子卿的田比照伯,天子的大夫的田比照子男,天子的元士的田比照附庸。

 

Read more...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王制章句之一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王者,天下往之也。爵,禮器也。公,平分也。侯,春饗所䠶矦也,段注曰,謂天子諸矦養老先行大射禮之矦也,天子諸矦養老皆如鄉飮酒之禮。伯,長也。子,奉恩宣德。男,任也,任功業也。上大夫,即卿。卿,卿之爲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士,事也,凡能事其事者称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案,天下所以归心者,以有王制也。王制者别世庶,而定礼仪也。而何以别世庶?则以爵五等,大夫五等也。爵者,礼器,以此明爵为礼仪之具也。爵以待何人?公平、长者、有德、有功之人也。大夫用何人?能任其事之人也。此章言爵以赏有功,而实以别世庶也。

Read more...

肉食者鄙

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学术定位为为人民服务的话,那么这种学术的品味一定会不断堕落,随着学术品味的堕落,即将到来的就是精英质量的下降。当然,我们可以辩称知识是需要分工,那么领导之学如何分工?

今日听到张先生的语言,心中莫名的伤感,如果说先生曾为世家出身,而今日所言,则以鄙学为尚,而以圣学为虚妄,则师之所贵者,无非今日之流行学术,而今日之学术,则唯小人之学为是,以圣人之学为虚。

故以今之学术,则俗学为实,而圣学为虚妄。此吾所不能接受。

Read more...

问道

今日之人问道,道存否?世人皆曰无之。既然无道,则何不可为?故今日为学为道,则多荒唐无稽之言。若学为之国,则国无道,则反之。则道与国为非法,而国以道为谬论,道与国两分,则今日之事也。

今日阅南氏與潘氏之道史,一以史傳,一以道藏,两者皆以神仙为荒诞之言,义理不若佛藏,仅玄妙之言,考之史實,則盡虛妄。神仙之說,自古有之。言之似虛,何以千年而不悟?

道之为道,乃天下之大道,今日而为天下所嘲笑者是也。其不为历史所动摇,不为耶稣、佛陀而逊色。至于今日无人问道,则人之过,非道之非也。道,有人道,有天道,人道迩,天道远,然非人道而无以语天道,以人而配天,则唯圣人能之。

而圣人今日为丧家之犬,则大道可知。以至贱之人,而承至贵之道,不亦宜乎?人之所贵者,道之所贱也。人所鄙者,亦道之所存也。贵贱非道也,而道所贵者,何在?存乎人心,而见乎行事而已矣。

 

Read more...

关于自由意志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羞辱。一而再的羞辱,让人感觉到非常的不快。我知道你对于我的想法,在整个工作期间,如果说不努力,就意味着我在自欺欺人。我凭心自问,还在努力工作,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可以说我自己仍旧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很多时候,如果以最高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话,那就是求全责备。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完全做得很好,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地去完成。

以最优的标准去衡量年轻人,那么挫折感肯定会伴随着他们。但是未来并不是失败的,就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停下自己的脚步。至少我是如此。老先生有着他自己的信条,但是我知道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承担的。

因此,很多事情应该提前做好,而不是责备别人,当自己开始愤怒的时候,要问自己是否已经将准备工作做好了。对于我而言,这些事情似乎还有完善的可能性。在我的工作中,我还在寻找更加优异的突破口。这是我要做的事情,但是我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在这里,张老师已经将很多事情责备给我,那么我应该一如既往的去工作,而不是去抱怨。我知道他给与我的并不是一两件事就可以报答的。很多事情看似委屈,但是该做还是要去做,不论结果只论心地。

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我太执着与表面的功夫,但是从来没有看到实施背后的真相。事实上,张老师只是把我当成一个发泄的对象,这点上张老师并没有错误。错了就是错了,下次改正就好。如果因此而迁怒贰过,那么我就应该检讨自己了。

Read more...

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

畏惧

畏惧是我去北京至今最大的心结,也就是说,我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恐惧,这种恐惧让我困惑不已,究竟是什么让我这么恐惧,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惧。看样子我既非仁者,也非智者。

事实上,恐惧在于你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而当你知道他的结果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恐惧,也可以选择坦然面对。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考验你的信仰是否坚决。

对于我来说,恐惧恰恰就是因为我失去了信仰的基础,我入世就接受了世间的法则,而世间的法则让我困窘不已。这种恐惧与困窘让我失去了对于世界的判断,最终走向了不断恶化的心理世界。这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是对于每一次的威胁,而是对于未来没有光明的恐惧。这种恐惧正在一步一步吞噬着我的灵魂——灵魂的沦陷才是我恐惧的根源。

面对黑暗,我渐渐沦入黑暗的世界,心灵也越来越枯萎。这个世界,让我恐惧,但是我忘了,黑暗才需要恐惧,而光明和坦荡是不需要恐惧的——君子坦荡荡,而小人常戚戚。是因为我选择了一条小人的堕落之路,因而才会恐惧下去。而当我找到了光明之路时,这才是我选择的方向。我要找到自己的光明之路,来对抗人生的衰败,对抗自己的迷失。

或者说,是因为我迷失在一片光明,而终究落入黑暗。而事实上,光明一直存在,就在我身边,甚至就在我身上,而我却没能及时找到他。说真的,想清楚之后,心中莫名的轻松。这就不必天天苦恼了,觉得自己找不到道路了。事实上,我的道路就在于对于自己信仰的肯定——找回经学的信仰。孔子的话,对于我来说,就是对于道路的肯定,让我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正确与否,就是对于自己的肯定,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可以被肯定的道路,这条道路首先自己要肯定自己,不要天天感觉到灰心丧气,而是觉得未来是光明的,现在是短暂的挫折。从过去走过的道路来看也是如此,如果把挫折当成必然,也就让自己感觉不到未来的前途,但事实上过去任何时候,我都怀抱着希望,直至到了我的希望之地,我却深深感觉到失败和灰暗笼罩着我。这恰恰就是一个改变的开始,但是这不足以说明我的未来也是灰暗的,我应该找到光明的道路,和未来的前景。这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重要,不仅仅关系到我自己,而且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

对于选择一条古典的道路,我从来都知道它是一条艰难险阻之路,看似这条道路上处处充满艰险,但是我感觉到却是风光这边独好,我很开心看到了别人无法看到的风光。他们都在走下山之路,我却不断向前攀登。看似我走的很慢,他们走得很快,但是我选择条道路不是选择快慢,而是选择了一条磨练心智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无数的先哲留下的路标,走在这条道路上,时时看到他们的印记,我应该感觉到充满信心,而不是留下遗憾。既然走到这里,就要继续走下去。无论这条道路如何,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心,经受住这次考验——对于自己信仰的考验,就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境界。

对此我深信不疑,毕竟我在这个境界上,从高处走到卑微,从高傲走向谦卑,这个转变是如此的巨大,让我感觉到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而伴随这个转折的是我对于自己信仰发生了动摇,这个动摇可能比前者的转变更为巨大,当自己的信仰产生动摇的时候,就是自信慢慢消失的时候。缺乏一个自己可以判断的道路,就是对于自己未来产生怀疑的原因,而我一直却没有觉察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当然用现实的利益来衡量,自然就能感觉到一切都是悲观的。但是,我不应该因为悲观的事实,而影响到自己对于事实的判断,也就说应该找到一条自己选择好的道路,让自己能够走下去,而不是一边走一边怀疑,终究会让自己倒毙途中。

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很多老师走走上了颓废之路,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有关,而另一方面我也见到另一尊神的信徒,信心满满的样子,他们飞扬跋扈,用姿态宣扬自己的成功和自信。说真的,如果自信需要宣扬的话,就是自卑了。而这点上讲,是与前者失去信心——信仰是相同的。他们也找不到一条道路,只能靠别人的眼光、羡慕来寻找自己的未来。说真的,这真的很困难,没有一个人是永远的成功者,也没有人能够将自己的未来建立在永远的成功之上,因此正确与成功并不是一条重合的道路。因而,我相信自己的道路,并不是因为他受睐于成功女神,而是因为我的信仰,选择了这条道路,我的信仰告诉我正确与否的标准,我的行动就是对于他最好的献祭。

当然,这一切看似荒谬,但是却是真实而可行的。我在这半年来,通过阅读找到了理学的实质,又通过理学重新发现了经学,而经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这就是我选择信仰的对象,通过经典阅读,找到圣人的旨意。这就是我未来要走的方向。我相信,自己既然找到了,就可以认认真真的走下去了。

Read more...

关于信仰

这个问题,成为了这两天我突破的重要途径。虽然,过去曾经有过一段对于佛教信仰的经历,但是最终没有选择这条出世之路。最重要的,在于我对于世间的关怀。在信仰这个层面上,却因此而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机会。后来,我屡次感觉到信仰问题的危机。但是却一再将此问题搁置,终究有一天,我还是要将这个问题放到眼前。

在这篇文章中,我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什么是我的信仰之路。在过去,我选择佛教,基督教和现代西方学术,这些作为我信仰的对象,但是事实上我一面阅读,一面怀疑其中的真实性,或者他们的对立面,造成了我对于信仰的真空。看似我在寻找信仰,但是却是离开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今天,我重新谈信仰问题,就在于我对于自己道路的追问。任何信仰,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个不存在正确还是错误,而是在于你如何进入其中。在门外无论怎样进行评价,却无法进入其中,因而就无法真正产生信仰。再次,我想自己对于佛教的信仰,虽然一度进入进去,但是对于离世而寻求解脱,这种信仰表示认同,但是却不能遵守。那么,我应该选择那条道路。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如何是正确的道路,仍然隐含在其中。

毕竟人的信仰不是那么轻松,而是有所选择,如果这条道路选择错误,就意味着自己的全面沦陷。这对于我来说,似乎有些残酷。但是,在这个关节点上,我选择什么道路,关系到我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方向。

因此,多方涉猎就像搞清楚,什么是我想要走,而且必须要走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而走这条对比之路,让我痛苦的是,每个人都有所选择,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但是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恰恰是宗教信仰带给人最大的财富,让人知道自己是对的——这条道路是神指引的。

那么,我应该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足以让我感觉到正确和平静。这恰恰是我追求的方向,虽然我曾经走到虚无和怀疑,让自己缺乏真正能够站立的大地。因此,我选择了一条喜欢的道路,为此我付出了代价。但是,为了他,我决定让自己未来三十年都在这条道路上。

无论出于什么角度,信仰对于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起始之处并不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是对于自己的肯定。也就是说,我的道路,是值得肯定的,他不因为别人的诋毁,而失去它应有的价值,而且这条道路因为我的行走,而真正显示出他巨大的光辉。这对于信仰来说,他就是言说真理的语言,因而他既对于信仰,也对于真理都是肯定和有价值的。因而,每个国家都需要宗教——真理,他不是怀疑,需要人们相信他,相信他,就是相信自己的道路。

因而,我现在需要的东西,就是自己找到自己的宗教,找到自己承认,并承认自己的道路,这就是信仰。我的信仰跟民族信仰相关,也就说我信仰这个民族之神,换句话说就是信仰孔子和老子所建立的中国信仰,他不是神话,却是政治信仰,他不仅仅是超越的信仰,也是历史中的信仰,他有他的宗祠也有他的信徒,那么我今天就是一个儒教士 了吗?是的,我肯定的回答,我信仰孔子,承认他是圣人,是他制订了六经,并以此为基础订立了王制。

我的所有言行,都是儒家礼仪所规定了的,所有的语言都是经典上的,所有的文字表述,都是围绕着六经,都是在为了六经进行注解。因此,我相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是我未来要走的道路。

Read more...

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社会变革中的大学

在整个社会变革之中,大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是大学应该驶向何方,这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对此,我在阅读了这些著作时,也不断有着自己的思考。

对于上了十多年大学的我来说,大学对于我来说并非是一个梦想的天堂,从两三年一转变的生活而言,搬家上课甚至是学费,都让我头疼不已。从人际关系到课堂的学习,我始终都是一个另类的旁观者。无论如何,对于我来说,这个社会中的问题太多,而将这一切都归结为大学出了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应该注意到的是,不仅仅我的看法,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看法。大学从一开始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鱼龙混杂,要抱怨这个社会的转型太快,还是要抱怨大学中的人跟不上社会的变化。

总之,在我看来,这个社会的变化,最终将要影响到大学,但是大学是否坐以待毙,则是另一个问题。因此一个接一个的大学改革方案被制作出来,各式各样的手段都使了出来。但是大学始终是大学,整个大学的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而是更多的被抛出来。比如,大学中的教育与社会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大学里的教师与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上,究竟是要读书还是要找一个工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不过,对于我而言,这个社会既然是一个合力的社会,那么就一定有我的发言的空间。与其按部就班,不如找到自己的发言空间,表达的空间,对其进行影响。当然,前提是我不被学校现有的浮躁氛围所影响。但是,这些问题总是让我感觉到,自己已经发生着某种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潜移默化,而是被咄咄逼人的语言和行动,所引导改变。很多人都要希望宗教的力量对现实进行改革,但事实上这一切并不是良好愿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种更加具体的思考和设置,对大学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思考和寻找到切实的手段,对其的改变施加影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事情,我曾经通过我的努力,改变了很多课堂上的事情,当然我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恰恰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把我送到了这条早已预订好的道路上。那么我就不应该对此气馁,应该鼓起勇气寻找未来的突破口。我相信自己过去能做到,现在依旧可以。

Read more...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政治前景与经济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都不太平。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威胁越来越大了。包括所有人都对于现代社会的风险,感到无所适从。

除了新闻以外,我一直在跟学生讨论《大转型》中西方社会的转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这点上看,我发现西方社会的变迁,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有着重要的对比作用。至少,在理解经济社会变迁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对于西方社会现代的发展,今天谈到西方已经完全以盈利作为社会的主要参考标准,但是我们现在竟然发现这样的社会竟然已经出了问题。世界帝国的美国,他已经面临偿债危机,而上一届帝国英国的心脏已经火光冲天了。这样的背景下看,如果我们还依旧认为,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我们所追求目标的话,那么谁来承担这样后果呢?

现在看,我们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因而当美国失去偿债能力的时候,损失最大不仅仅是美国,更可能是中国。假如我们有一天发展到美国的地步,究竟应该是乐观呢,还是更加的悲观。在这个时候,对于美国及其欧洲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正是一个契机,而不是应该放弃反思他们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稳定的进步,而单纯以经济发展为标杆,反而掩盖社会走向混乱的起因。正如英国爆发的暴乱一样,起因在于经济发展中缺乏正常合理的经济分配,导致了最下层社会起来报复整个社会。对于中国来讲,这也是一个亟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经济发展是达到一个令人瞠目的水平,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认真思考的恰恰是如何理解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避免出现英国所爆发的社会危机,应该具有更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美国的债务危机,已经给自身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带来重要的影响,最重要的世界主权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对于美国的信用评级,美国及世界股市闻声下挫,经历了黑色星期四和周一之后,才逐渐走出了金融震荡的区间。但是最为让人不安的在于,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起到了稳定危机的能力,而是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分流经济发展的风险。在这点上,我们看到美国除了运用世界结算货币这一工具之外,已经毫无解决危机的办法了。

不过说回来,对此我还是持乐观态度。最为重要的在于毕竟美元并不能换来实际的经济增长,只能延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阵痛,但是麻醉药的效力过去之后,他还能继续运用这个手段吗?相反虽然中国看似在不断给美国经济输血,而美国一直在打压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但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在于,美国并不是缺乏偿债的手段,而且美国政府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权性的政府,因而当美国经济真正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恰恰是中国重新走回经济舞台的时候。当然这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谈了这么多之后,我还是要表达最后一个意见。在很长时间不进行写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下笔的感觉有非常的生涩,因此我想写作还是要不断继续下去,否则自己的脑子和手之间的感觉会断掉。当然这些文字只是作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但是这些思考,仍然具有它存在的价值。

 

Read more...

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言寡尤,行寡悔

敏于事而慎于言,努力去做事情,而不是去思考什么是对还是错。人在行动过程之中自然会寻找到自己应有的判断。除此之外,还应该做的是不要让自己后悔。这是非常重要,因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最终找不到自己应该走的路。

       因此,应该找到自己合适的路。这条路上少说话多做事,心无旁骛 ,这样才能做得更好。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这表现在我对每天的生活中我是什么样的态度。

       认真分析下来,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有太多书籍需要阅读,有太多的文章需要写作。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昨天晚上的想法非常好,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读书时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这种生活不就是我所追求的吗?这样的生活我才不会后悔。

Read more...

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宋代与清代的疑古思潮

       最近在阅读《四库总目提要》的经学部分,看到宋代对于《易经》的研究。清人对于宋代的研究,并非如后来学者所述那样,认为宋代学术非常不堪,反而认为宋学有其可观之处。

       而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后来学者认为宋代学者一改前代的经学,疑经非古,变乱经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不承认宋代是重新恢复了经学,而不是相反。

      但是,与宋代经学相比的清代经学,虽然看似恢复了汉代的经学传统,但是认真比照下来,却发现他们不仅仅反对宋代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到最后也推翻了经学本身。

       宋代朱熹怀疑《尚书》古文经,王柏怀疑《诗经》,但是我们仍看到经学经由朱熹之手,而经学无论从注释的水平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唐代。而这还被清人视为是败坏了经学本身。

       当我们反观清代经学的时候,就发现整个清代的经学注释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却无法出现如朱熹注释的《四书》,程颐注释《易经》能够广为流传的经学传本。如果但就研究水平而言,也许清人真能超越宋人。但是就其贡献而言,我们只能看到清代末年经学依旧繁荣,却与时代并无太多的相干,而且就其研究的后果而言,无论是康有为的复古改制之说,还是章太炎的订孔之论,都将经学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宋人疑古却能为经学功臣,而清人疑古导致民国种种乱象,其疑古虽有相似之处,但是其结果各有不同。今人多以清人角度,论宋代之不学,然细而观之,方悟清代学术其学虽有可观,然其精神依然败坏,而宋代学术虽不免疏忽,然其元气淋漓,而人才济济,以学而论,清人胜于宋人,而以人才而论,则清人远不逮矣。

Read more...

经学史并非经学

       研究经学的历史,并不等于研究经学。用历史学的方法对经学进行审视,将其纳入文献分析的范畴,通过对经典历代著书的评点,获得经学历史的知识,但这部并不等于了解经学。

       而我们当下对经学的认识,往往陷于民国时期经学历史的梳理,或者清代学者对于经典文献的分析,因此关注经典本身并不多。当我们对经典不熟悉的时候,如何谈得上经学呢。

       当今所有关于经学的研究,大多与上述研究所缠绕,并无有太多的新意。事实上,经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文献学,也并不是经学史,而是通过对于经典本身的阅读,阐发自己对新时代的反思,这才是经学命脉所在。而一旦我们把经典禁锢在历史之中,囚禁在文献之内,那么经学永远是关在博物馆、图书馆里的陈迹,与我们当下毫无相干,就更谈不上什么意义了。

      因此,我们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阅读经典,找到与当下的契合之处,并把它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使经学具有生命力。从历史上看,通过阅读经典,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对整个历史产生了不可估计的作用。

       而我们今天,由于缺乏对于经典的敬畏,更谈不上什么研读,因而教育界缺乏真正的大师,培养不出真正的精英。在这个时代,应该以更加努力的方式去阅读经典,透过巨人的目光来审查这个时代。我不能乞求任何人这样去作,我只能孤军奋战,直到杀出一条血路。

Read more...

面对自己

       就像很多年前一样,自己并不知道在电脑上如何写作。至今为止,我一直没有习惯在电脑上写作。看到很多朋友,在电脑上很轻松地去编写故事。我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很多年前,我的哥哥就让我去开始写作。但是我始终没有听进去,认为写作始终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直至今日,我依旧不会写作。好像这是一件天大的难事。看到妻子帮我写作的样子,我不禁羞愧难当。如果我能写一手好文章那就好了。

       我一直以为写文章是一件非常轻松地事情,但是笔到了我的手里却万分沉重。看到我的学生写了400,000字的小说,我却没有能够写出相等的文字,我如何能作为一个好老师呢?

       面对种种质疑,我只有不断地去训练自己,让自己熟悉文字,熟悉写作的规则,不断面对文本,面对自己的文字,才能克服心中的缺陷。这对于我来说,好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努力去做,相信一定能够做好。如果能够做好的话,这将帮助我克服心中的缺憾。

       文章至此,我想告一段落了。虽然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我心中的块垒却逐渐消失。相信通过这样的写作,我可以不断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考,形成新的文字。当我不断地用文字来表达我自己的思考的时候,也许我就可以真正面对自己心中的思考了。当我不再惧怕写作,到那个时候写作也许刚刚开始。

Read more...

写作与自信

       对于写作而言,我已经谈了足够多了。就这个主题我而要想说,因为没有写作,所以缺乏写作的信心。但是我知道自己并非缺乏语言的能力,我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进行写作,但是我面对空白纸上时候却头脑空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写作,难道这不是我的未来的工作。

       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工作缺乏细致耐心去。或许是缺乏写作了训练,缺乏写作的经验。但是我知道,虽然我可以不断地去模仿,但是如果形成自己的文字,我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是我的缺陷,我的信心缺失的所在。

        尽管如此,我看到很多文章,我看过很多的文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才对,却不知道为什么头脑空空如也。如果我能掌握整个写作的方法和门径的话,就可以更多地去努力思考写作了。但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努力,如何形成自己的文章和文字,我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面对文本,不就像面对万老师和张老师一样,有很多想法霎时间变成空白。也许,这就是我的困惑所在。我面对文本,就不能像面对学生一样轻松,不能自如地将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假如我能像面对学生一样,轻松地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那我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思考变成文章。这是多么让人期盼的事情,我却不能轻松自如地做出来。

       因此,我很愤怒,狠抓狂,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智能努力地想啊想啊,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我可以轻松地对很多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却无法轻松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如何迈过这一关,这是我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