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亵渎背后的余韵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亵渎》,虽已没有当年挑灯夜读的激情,却仍存感慨于胸。屡屡有对其中一些设定进行评论,但是由于对于文字的不自信,所以一直拖着未动笔。

近日经典重温,让我又燃起评论的兴致,或者说是我最近相关问题的反思进行结集。这部小说,在众多的网络小说中可以说是个异数。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小说,无论从故事设定,还是从小说的写作来看,都是一部难得读物。但是,仅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成为今天写作的主题,关键还是作者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带入到小说中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

多年前,在亵渎的贴吧中,曾经有有过对比亵渎与悟空传,认为前者无论在思考的深度还是意境上,远远比不上后者。但是,引出了这个问题,为何是悟空传,这与亵渎有什么可比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两部小说中都投射出近乎接近的主题,但是两位作者对于故事的处理还是有所不同。读者们的争执,恰恰就是在于作者对于权力态度的处理上。

对于悟空传,我虽然看过,但并不看好这样的小说,作者文学青年的浪漫主义,在写作过程中扑面而来。辞藻上华丽,恰恰是其空洞情绪的表达。而亵渎中的罗格,恰恰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在面对权力时,却吼出了老子虽然什么都卖,有些东西也是不卖的。对于前者来说,反抗权力是每一个文青的特权,而对于后者却更加显示出权力压榨下的反抗。

在这十年的小说创作中,基督教都在诸多作家笔下的重要角色,而留学英伦的烟雨江南对于此有着更多的体会。在小说的结尾中,作者借罗格之口,说出了宗教——现代性对于异教——位面的争夺。在鸦片战争后的国人,对于西方现代性的态度,恰恰就是对于西方的全面溃败。小说中对于异教的描述,构成了故事的一大特色。但是仓促的结尾,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普世价值的反抗——虽然失败了,但是仍然“亵渎”了其神圣性。

亵渎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在故事中,罗格的反抗来自于权力的压迫,而小说的主体却是在风月对于罗格实力的督促上,也就是通常说说的升级上。换句话说,故事也许可以成为俗套的打怪升级的翻版。但是,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迫使罗格走向权力颠峰的,仍然还是权力。可以这么说,亵渎也许是对于文青理想的嘲讽,当醉心于权力道路上的青年人,为了反抗权力而成为权力,这恰恰就是对于“崇高理想”的亵渎。

p.s.当年红色青年们,在国家权力建构后,理想还在吗?革命与反革命,就是“亵渎”最好的注脚。

如果,朝代轮回是古典历史最形象的比喻,那么不断革命恰恰就是现代政府最为写实镜头了。就如同,用权力来解决权力问题一样,现代性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革命——亵渎的产生,是理想还是权力本身的魅力?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