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当语言出现承受的极限时

        为什么存在存在,而无不在?海德格尔如是说,语言的极限,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语言是极限的问题。当然,语言只能表达能够的部分,对于不能的部分,就很难表述。我可以表述知道的一切,但是你如何让我说出我不知道的部分。这始终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困惑,不可与夏虫语冰,用语言承载无,那就是一个艰难的悖论。在这层意义上讲,你就不能否认上帝的存在。而语言却仍然有扩张性,他本身的交流,就呈现了对于未知的表达。我们如何获得知识,通过语言认识我们所不了解的一切。这是语言承载功能,但是悖论自然产生了。就是语言的出现,但是存在并不没有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语言,但是我们不了解现实。这是学习的悖论。知道,但并不知道。这就是语言的困境,或者讲就是语言的极限。
       过去的语言只存在,古今异同的问题。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中西语境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空洞。两种语言的互译过程中,必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西方语言的独立存在,中国语言的独立存在,个体语言的极限。这三方面都是有限的语言或者空间集合,但是又要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必将是三者之间必然会存在的冲突集合。我相信,很多文字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好。好,对于三个象限来说都是有的,但是对于融合三个部分的语言,就是危险的。这一点来说,更多的人停留在一个单独的价值象限之中,呈现出独立的价值之美。但是,这等于放弃语言与语言的交汇。
       我们现在的语言,其实就是一个多象限的过程。每一个象限里的语言,都是相对封闭的语言,只有封闭才会有规则,只有有了规则,才会拥有语言的标准。语言的标准之争,与意识形态之争,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只能是单独封闭的价值,但是所有的语言都是扩张性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扩张,总想超越语言本身的存在,成为更高的标准。意识形态的扩张与西方语言的扩张是呈正比的。但是语言的极限,其实就在于超越语言本身的价值束缚,接受更大范围的价值冲击,成为更加宽容,或者包容的语言——价值。单一语言至今为止,还不具备承担普世价值的能力。而作为包容性的文化,作为包容性的语言形式,为什么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语言背后的价值。
       超越的价值,来来源于价值的融合和超越。而在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并不是封闭,而是开放性的了解。这一点我可以说是对于两方面的价值与语言的批判!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