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语言的塑造

        一位画家朋友对我说,语言的表达也同绘画一样,属于艺术的表达。对于绘画和音乐而言,艺术的表达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说语言同属于艺术的表达,这就让人费解了。说话谁不会啊,这能叫艺术表达吗?这个疑问,也一直困扰着我。

       在大多的时候,我们很少区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区别,这也是因为现代打破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樊篱,把语言和文字变成了混而不分的东西。我承认白话文的传播,有效的增加了只是扩充的范围。但是语言和文字的混淆,也使我们对语言和文字缺乏应有的反思。语言和文字如果不是同样一种东西,那就一定存在差异。当我们把古汉语从现代汉语中除去之后,对于文字与语言的差别就模糊了。我相信语言的规则和文字的规则是有所差别的,这一点需要我们慎重的反思。
        语言是作为交流工具这个形式出现的,也就是人们日常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而文字则必须通过介质,也就是第三方视觉,方能辨认理解,这就出现延迟的现象。但是由于文字存在于介质之上,那它就比语言多了一重记录性的色彩。他可以超越时间,并存在于特定空间。另一方面,他保留了语言交流的能力,但是又增加了更多的特性。文字在记录下以后,他就有可能具有新的形势意义。视觉的美观,与表达的形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通过视觉增加的形式意义,同样反作用于语言,使得语言具有更多的语气停顿,甚至是语言节奏。
       语言和文字表达,还体现出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故事的塑造。讲故事,把语言排列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微妙的结构,就是故事。故事的表达,成为了语言能力的标志。但是,语言还具有人的本能,说时间长了不累吗,不需要休息吗?所以故事,就不能超越这样的限制,所以只能保持短小精悍的特征。而文字则由于第三方介质的保存,就可以以语言为工具,构建更为复杂的故事系统,我们称为小说的语言塑造。有人曾经把诗人,作为文学塑造的鼻祖。在荷马吟咏的诗歌中,塑造了阿喀琉斯、阿卡门农和奥德修斯等脍炙人口的角色,而史诗中出现的人物不下百余人。这些人物,就是通过荷马那一句又一句的诗歌,传达给了大众。
       通过语言构建人物,塑造故事,都是把存在融合进入了自我的语言存在。描写战争,不一定经历过战争。没有吃过美酒佳肴,仍可以塑造出美酒佳肴。这就是语言的塑造,就如同画家的笔一样,可以塑造出无数的人物和故事。但是,我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成功的,同样的,不是所有的画家的画,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语言的塑造,同样需要锻炼、成长。

Read more...

当语言出现承受的极限时

        为什么存在存在,而无不在?海德格尔如是说,语言的极限,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语言是极限的问题。当然,语言只能表达能够的部分,对于不能的部分,就很难表述。我可以表述知道的一切,但是你如何让我说出我不知道的部分。这始终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困惑,不可与夏虫语冰,用语言承载无,那就是一个艰难的悖论。在这层意义上讲,你就不能否认上帝的存在。而语言却仍然有扩张性,他本身的交流,就呈现了对于未知的表达。我们如何获得知识,通过语言认识我们所不了解的一切。这是语言承载功能,但是悖论自然产生了。就是语言的出现,但是存在并不没有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语言,但是我们不了解现实。这是学习的悖论。知道,但并不知道。这就是语言的困境,或者讲就是语言的极限。
       过去的语言只存在,古今异同的问题。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中西语境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空洞。两种语言的互译过程中,必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西方语言的独立存在,中国语言的独立存在,个体语言的极限。这三方面都是有限的语言或者空间集合,但是又要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必将是三者之间必然会存在的冲突集合。我相信,很多文字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好。好,对于三个象限来说都是有的,但是对于融合三个部分的语言,就是危险的。这一点来说,更多的人停留在一个单独的价值象限之中,呈现出独立的价值之美。但是,这等于放弃语言与语言的交汇。
       我们现在的语言,其实就是一个多象限的过程。每一个象限里的语言,都是相对封闭的语言,只有封闭才会有规则,只有有了规则,才会拥有语言的标准。语言的标准之争,与意识形态之争,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只能是单独封闭的价值,但是所有的语言都是扩张性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扩张,总想超越语言本身的存在,成为更高的标准。意识形态的扩张与西方语言的扩张是呈正比的。但是语言的极限,其实就在于超越语言本身的价值束缚,接受更大范围的价值冲击,成为更加宽容,或者包容的语言——价值。单一语言至今为止,还不具备承担普世价值的能力。而作为包容性的文化,作为包容性的语言形式,为什么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语言背后的价值。
       超越的价值,来来源于价值的融合和超越。而在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并不是封闭,而是开放性的了解。这一点我可以说是对于两方面的价值与语言的批判!

Read more...

流亡海外的汉字

       文字其实很奇怪,有些文字就算是中文,我们也仍然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外语。比如说翻译过来的文字,可是我在想是否也有很多被翻译过去的文字,却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是外语呢?这其实不稀奇,怪就怪在我们并不觉得稀奇上。尤其是希拉里说了句同在小舟一同过河,明明就是同舟共济啊!我们的文字就这样了,没有办法。

       我其实不想谈这些,而是想谈牛博。都知道牛博有国内版和国外版,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条框下生活。在牛博里生活的大牛小牛们,按我看来更喜欢在外边吃草度日,但是有喜欢在国内牛逼的叫几声。引得无数粉丝豆油们兴奋不已。我想其实这很简单。我们大家都不是傻子,想干什么其实都可以,可是能蹦到公众视线里就不容易了。想出名的,想得利的,可是我说实在的,真正的传达出什么消息。按梁文道说的,无非常识而已。但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呢?
      梁文道还有陈丹青,大谈常识。可一个香港人一个在美国待了二十年的人,要对公众谈常识。我在想,一个谈到是香港常识,一个肯定是美国的常识了。只有没有国内常识的人,才会对我们谈常识。就是这样的语言,我们必须承认是汉语。为什么呢?他有汉语的形式。但是我要说他们没有国内生活的常识。梁文道不在大陆生活,陈丹青的生活来源也跟政府国内关系不大,吃饭问题不在国内的人,说出来的真理,也许是对的,却不过是外国人的真理。
        真理的意味,你要让人不要脑袋发热。是降温的而不是点火的。看看他们的粉丝,就知道文字是什么样子的了。也许你会说文字和人是不同的。可我仍然要说,文字是面对公众的。如果你是一个在黑暗中的人,那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是公众人物的话,无论如何,你都在视线的框子里,如何自由呢?尊敬归尊敬,但话还是要说!

Read more...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语言与文字的分裂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曾一再地谈起哥写的父亲,说一看到文章,父亲的样子就跃然纸上。当然,这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与此同时,我还记起我自己的一件旧事,为了买游戏机,舅舅和妈听了我一下午的演讲。这场演讲中我使用了金钱是罪恶的根源之类的警语。竟然令舅舅动容,对母亲说我的思考是有价值的,可以替我出钱买游戏机。问题在于我竟然不能把下午的语言通过文章复述下来。
       语言与文字的裂缝,我很早就预料到了,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去面对。导致我现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分裂。我想我最近的努力,是在试图减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能使我减轻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精神分裂。语言与文字的分裂,是我现在损失惨重。我开始注重文字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这种分裂。
       我的思考更多的借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导致我可以借助语言得以快速的思考,但是又很难用文字保留下来。所以很用功地思考,但是很少有价值的文字保留下来。我如何才能,做到思而学,学而思,这样的境界。我想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Read more...

被修饰的语言

       语言不同于文字,当你说出之后,语言就定型了,而文字不同,当你写下第一行文字的时候,你可以再迅速地把它删除掉或者不停地修改。我们的文字可以充满了逻辑,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就是对你文字规则与思考的锻炼。而语言则更多的是率性的表达,在不停地表达过程中,语言忽而前,忽而后,总之在语言中去寻找逻辑是困难的。因为语言永远是当下,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就是逻辑,针对于对方的逻辑。这不免难以理解。

        语言大体是上是对话,也就是说是有对象的,不停的变换主题,是闲谈的主要特征。我们必须承认会不会聊天,就是表达着会不会有经验地调整话题,甚至就是在表达着不同的经验。我相信文字是不同的,至少对象是延迟的,我们可以及时地交谈,但是我们不能出现及时的文字交流。有人说聊天软件,不就是及时的文字交流吗?这的确是现实的存在,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是语言的文字版,更接近语言,而不是文字文章的表达。也许某一天 ,文字和语言的界限越来越少,甚至文字锻炼的技巧,到最后已经被人所遗忘。我现在这些年就有些对于语言的技巧有些遗忘,这些技巧可能是文字的表达技术,在不断地表达过程中实现文字的锻炼。我相信只有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文字,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
        文字的技巧,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字的修饰技术。当我放弃对于语言的训练的时候,就想起夫子说过的质胜文则野。我的文字充满了野气,缺少修饰,文章很气脉充沛,但是缺少韧性。这是我对于自己的文字评价。

Read more...

写作的欲望

         没有写作的欲望,原因是独自写作。在没有人在场的过程中,文字的表白,就成了自言自语。语言和行动一旦没有了对象,那起来是自由的,但你不能不说成为了玻璃罩子里的摆设——毫无用处。我现在的语言,在对话中仍能摩擦出阵阵的火星。可一回到自己的天地里,语言立刻就平息了,再也没有语言的躁动。

         我知道有人说现代性就是被承认的欲望,所有的人都是公共的,作为超人就是要求通过表达,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可是我必须承认,现在的我,在这个标准下一文不值。没有动人的故事,没有精彩的语言,种种诸如此类的原因,我对于自己的表达表示不满。原来的文章里已经表达出了这种想法。但是,我必须说,这对于我可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些人的语言,就如同年轻人的热情一样,不用等待,直接就来了。我现在需要思考,需要等待,热情需要慢慢的培养,能量需要蓄积。我想我的文字,已经开始能够褪下青春期写作的范畴,开始以思考指导文章。文章好坏已经不是在于热情,而来源于对于问题的思考与对于文字表达的专注。文章其实就是在于对于文章文字的把握,来源于对于文字本身的熟悉。我相信我在文字的训练上,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可以流畅地表达我内心的语言。

Read more...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写作的感觉

        因为对于文字的不满,我开始了新的探险。寻找新的海岛,我是自由的海盗。文字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排列,便形成了不同的文章。我的文字也是冒险,冒险把文字写出来。出口成祸的危险,似乎从未消失过,文字狱的阴影,从未离开过这片大地。我的文字是冒险,我的文字是需要思考。如何思考写出、写好,这才是我思考的。

        文字也许本来不应该考虑读者是否有感觉,否则会被认为是谄媚。但是,文字狱之后的作者,大都知道文字本身无罪,但是文字的写作能够免罪,只要你学会隐晦的、或者隐喻的写作。但是对于刚开始写作的初哥而言,这也仅仅不过是知道而已。该如何写作,这具体的写作。我想对于我而言还是一个富于挑战的学习过程。
        文字如何才能富于挑战性的魅力的,我过去想过答案 ,文字来源于人,当人富于挑战性的时候,文字就有魅力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文字不经过琢磨,就不可能拥有钻石般的光彩。我现在明白了,不想再说但是了,想说的是享受文字带来的魅力吧,不管我写成什么样子,我一定要写出好的文字。
        口水般的文字也不是我的选择,虽然在数量上这种文字一直充斥在我的周围,但是我已经下决心不受这样文字的影响,开始锻炼我的文章。好了我也不在这里口水了。

Read more...

09年02月16-21日总结

       这是我第三周上班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已经开始褪去,一开始的忙碌也已经结束,我有些时候有些迷茫,哥和妈都劝过我了,让我以学业为重。这其实是我一开始就担心的,但是我想一件事,虽然说有轻有重,但是还是看结果。这个过程我应该是享受才对。

        这样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很难的。我周围的朋友,因为走得路不同,有些在学校里成了呆子,有些在社会上成了油子,我自己对于这两种角色都敬而不敏。所以想跳出来,上星期的工作,我想是成功的。我一方面在写稿子,另一方面也开始编辑新闻。所以我的日常工作,与专业工作都有了。这就是说我的工作相对稳定了。所以,我想我能够开始适应这样的生活了。
       上星期我做过的事情有,写实达针打的稿子,写佛罗伦萨的案子,写作虽然依然差强人意,但是毕竟是要好一点了。我开始敢放手写了。这就是进步。
       还有编辑新闻,我已经编辑了几天的新闻,我觉得这工作很好,这是合法看新闻的机会啊。可是,我发现自由看新闻的感觉和有工作去看新闻的感觉很是不一样。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我毕竟已经开始了。
        这周看我的写作,应该是渐渐可以看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杂感,应该有一些条理了。学习写稿子我发现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样的。文字是一样的,逻辑、感觉都是在不断写作过程中学习的。这就是我上周的工作总结。我希望我能有更大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

Read more...

想与做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八个字是父亲和老师对我的考语。有些时候在想,我真的是这样吗?我的头脑里经常会蹦出些点子,老婆也会夸我。但是等到具体落实到时候,我就发现这出问题了,该如何具体来做呢?

        空说没什么意思,我举两个例子。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想组建漫画社,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一件新鲜事,但是我不会画也不会编故事,那我有这样的理想干什么?就是想做成一个漫画,这东西是有前途的。现在证明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我却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我能干些什么。
        另一个例子就是目前了,我的论文,整体的构架,具体的材料,我都开始收集了,但是该如何入手呢?我问过张老师,但是他的意见,就像高屋建瓴,只有宏观的指导意义,没有具体的操作意义。就像王总对我说的,你能把你的想法具体一点,说给我吗?哥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就是你说的很好,但是你说的对我有什么用处呢?
        好的东西,如何用,这是我的瓶颈,也是我想解决的。积极的生活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像我这几天,虽然依旧,但是我发现我的态度积极了不少。虽然问题还摆在眼前,我还是充满了希望,对问题该如何做,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心。这不管怎么说,都是我要去努力做到的。

Read more...

生活的惯性

        当生活开始出现程式化时,那我们结束这种生活的时候,就别需格外用心了。例如,当我发新闻上瘾的时候,即便我知道这已经总够了。可是我依然会继续浏览新闻,下意识地重复过去的生活。

        我想我的生活需要有些变化,在紧张忙碌的适应性生活后,需要继续改变。我的工作在适应后其实并不是很忙,所以我也抓紧时间去做我要干的事情。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很重要,但是我希望这仅仅是我能力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要积极的生活的原因,是由于我希望改变的目的。就是说,希望通过进入工作,带动起我的激情,来完成我自己的工作。这就是说工作是我的过程,写作是我的目的。所以,我需要更加紧张起来继续工作。
        武哥很多天没有在网上见到了,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被我刺激的,去努力写作了。连题目都给我了,估计文章也都快了。所以我也要加紧写作计划了,否则我又变回了只说不做的,那就惹人耻笑了。
       我最近在看了一下老先生们的文章,其实私下觉得钱穆先生的文字最有力量,不急不火但是文字中有力量。只让人读的热血沸腾,这不是由于他的亢奋,而是他老先生文章中的温情和努力,让人感动。这样的文字也许才是我学习的对象。我又跑题了,不要单纯的延续,要学会反省。

Read more...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跳不出来的怪圈

        去年回家的时候,父亲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我当时就辩称,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说完之后,我仍然觉得心中不安,父亲作为一个社会的旁观者,却用语言学的悖论拆穿了这个社会上众多学者专家支持的观点,而我却无能为这样的现实做出实际的解答。

        其实,像父亲提出的怪圈理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层出不穷。鸡生蛋、蛋生鸡的论点,始终仅仅作为一个逻辑问题,而被人们广泛却又无奈地重复着。而现实之中这样的问题,却不能也回避不了。怪、是来源于语言自身的设置,但是实际上同一词汇的多种含义,或者准确的说是,语言的困境导致了怪圈式的问题。工作经验与工作之间的语言差异,一目了然,但是工作和工作经验有何差别呢?如果两者之间是相同的,那语言双方之间就没有差别。我们把上面的问题换成,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工作经验就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与工作经验,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
        而作为专家与学者们,却为了这样语言这个中心,制造出了种种的解答。没有工作,能有工作经验吗?问题就在于工作机会,而不在于年轻人的经验。请不要再制造语言的怪圈了。学学语言吧,学者专家们!

Read more...

当代中国的青春期问题

         记得当年任公曾经写下过《少年中国说》的名篇,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投入到社会的大潮之中,这其中有年轻的毛泽东,也有少年的钱穆。一个走向了改变中国的伟大的实验之中去了,一个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招魂人。两个人走的路不同,却代表了中国青春期选择的两难。

        等到百年后,再回过头看少年中国说,就愈加感到贴切。毛主席到老都是喜欢年轻人,而钱穆的书中却到处都能找得到对传统的礼赞。年轻人在未来前途选择上的踟蹰,也仍在中国大地上蔓延。选择年轻朝气的冲动,抑或是走回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这种青春期的躁动,对于一个处于城乡与都市并存的中国都让人感到,他两难的困境。
        对于发展中与发达的辩证关系,在一次一次的会议上被讨论,可问题是结果依旧的面目不明。中国拥有可与世界媲美的大都市,也充斥着远古依存下来的农耕文化,用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是真实的中国面貌,也同样可以说是丑陋的历史伤痕。哪一个现代的中国呢?
        每一个都市都拥有着灯红酒绿的奢靡,在不远处的乡镇上百姓依然淳朴。前者好,还是后者稳重。在每一个国人心理都有不同的秤,评量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标准。越是封闭的群体,他的标准也越发的有力。但是越是封闭的视野,越对这个变化着的国度充满疑惑。青春期所有的疑问,都集中在了这个时间点上,是走向成熟稳健,还是要青春活力,青春的困惑,依旧困扰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

Read more...

人都到哪里去了

        深圳的常住人口870万,流动人口达1200万,但户籍人口不多,只有212万。这就是中国大都市的现状,近两千万的人口,而真正所谓的城市的主人不过212万。有些时候,我在想过去的雅典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有一堆很优雅的贵族,但是维持这个城市的却是无名的奴隶。在社会主义国家,说大多数人是奴隶,也许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他们或者我们不是奴隶是什么呢?

        历史的逻辑与人的大脑永远是相似但不相同的轨迹。当人们欢呼着,解放翻身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这个大众时代推崇的却是乡绅贵族和布尔乔亚们,真正的普罗大众也开始了造神崇拜。城市文化里的有闲阶层——城市的主人们,用着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在叙述着同样的一些词句,就是地主努力的结果,有钱人是勤奋的榜样,布尔乔亚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自由是属于这些努力勤奋的布尔乔亚与地主的生活方式。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由与悠闲不过是语言形式的变通,实质上都在表达着相同内容。不过,努力勤奋与悠闲,这样的语言矛盾,是否能够解释的清楚呢?
        人,这个概念,像以往一样,是被知识阶层所定义的,是按照神的形象所塑造的,那他一定拥有神一样的智慧体魄和精力。似乎我们城市里的精英、有产就属于这样的一群人,之外呢?我就想说深圳有212万人。其他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其他的还是人吗?

Read more...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在语言外壳中软弱的人

           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在语言环境中的强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没有语言环境——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人是如何的脆弱呢?

        我依然相信,是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超强的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语言,人类社会才得以构建。不能想象,一个无声的人类社会的出现。语言的可沟通性,使人的力量得到数量层次的叠加,从而可以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语言使人得以联合。但是,也同样是语言,把人进行了区分。语言是最为明显的人与人之间自然差别。而这恰恰又是人类之间分裂的主要借口。语言在现代社会里,必须要建立一个共同沟通的语言工具。
        人类的自然语言,与构造的公共语言之间,其实在形式上就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差别。谁更具有生命力,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在人工环境中的物种,其生命力格外的脆弱,如同温室中娇艳盛开的玫瑰,一旦失去这安全的环境,他的生命力就迅速瓦解了。公共语言的脆弱性,其实就是这样的,当城市文化的公共性与他的自然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摩擦出火花。也许上海与广东在年后的语言争论就与此相关。我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这些在城市语言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人,是否能够经受自然中残暴现实呢?
         人,这个软弱的动物!

Read more...

双重语言 双重思维

          语言与逻辑,这是一个讲不清楚的问题。语言有没有逻辑,应该会有吧。语言如果没有规律的话,那么交流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了。人不可能通过自创的语言与别人交流,但是可以使用自我创制的词汇。其实所说的语言与词汇,不过就是语法与名词而已。这就变现出来,语言的规则,是非常难以表达的。就像人很难自我描述一样,语言对于自身也存在这种问题。如何通过语言,进行自我描述,并寻找语言的规律。这对于平常人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

         这对于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人,尤其是如此。语法的学习,就是对语言规则的学习,但是真正的语言,并不仅仅是语法关系的运用。而是对于语言本身的模仿。我一直对于语言模仿与对于语法的崇拜之间有一层难以言说的感触。在对于英语学习之中尤其如此,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材料,语法,那个更重要。语言学习,需要语言模仿,但是真正的考试,只需要把语法记熟就好了。实际上语言,我承认语言的逻辑很重要,但是语言的表达不重要吗?
        当我们发现,不同的语言是由不同的语言规则构成的话,我们就知道语言学习是如何的重要,至少你可以换个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进行思考,这对于单一模式的思维而言,是具有致命打击意义的。我想学习英语,既然可以成为训诫的手段,那语言的开放,也就是说拥有双重语言,对于单一语言的规则的冲击,恐怕是开设这样一个语言监狱的人所没能预料的吧!现在这些思想异端,其实是由于语言规则的突破,能够接触到其他的语言背后的东西,譬如说一些特殊观念之类的,再回到单一的语言环境后,这种对于原来语言环境的冲击,那就是不可预料的。尤其是在社会利益分润中失利者,用语言的鼓动性,所造成新的语言冲击力,就会对原有语言比如说汉语社会造成相应的冲击。
        对于权力的反抗,在形式上首先是对于语言规则的颠覆,或者对于语言权力的冲击。这其实就是学院造反的实质。我必须说,个体的语言,当拥有了相当的语言规则的掌握后,那对于语言以及语言实体的影响,是古人早已熟知的,不知道我们现代的教育者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语言,是把利器,请用者注意,莫伤自己。

Read more...

转向第三方的语言

        交流双方的对象,也许是第三者。语言只不过作为交流的工具出现。除了在场的双方,还有一个不在场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的存在,就是凭借语言的构建。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语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凭借语言,进行实体的再现。

         想象一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相聚聊天的时候,突然说到两人共同的朋友,在语言的交织过程中,第三人的形象就依稀可辨。写小说也是同样,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横亘的就是作者笔下人物的爱恨情仇,其实作者与读者,画家与鉴赏家之间,就是通过对于第三者进行沟通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言建构出一个第三者的对象后,双方才可以以对象为语言的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交流,我甚至相信所谓的话题,其本质上也属于语言构建后,人们交流的对象。而通过平台发布之后,语言的对象就可能超越相互的交流双方,成为公共的舆论话题。
        讲课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例证,语言的对象被现实化为课程,而语言的双方却是不对等的交流关系,语言交流的目的也被明确限定了。这是语言第三者实体化的例证,也是说明我们接受语言训练就是通过对第三者的模仿完成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第三者的学习,造成了对于语言第三者的依赖,而对于语言构建能力的缺乏。这样的语言能力,其实换句话讲是缺乏艺术表达的。缺乏语言创造力的民族和语言,其在教育的一开始就已经预定好了的。
        对于第三者的学习与创造,是语言与能力提高的一把钥匙,如何做到对语言高潮的运用,其实还在于刻苦的学习与模仿。

Read more...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言有尽 意无穷

        语言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所以是有所局限的。但是由于使用语言的主体,有着无穷的发散能力。所以语言有着很好的延展能力。这也就是说,由于人作为语言主体,具备着思考的能力,所以文字同样具备了可以进行扩张的能力。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就是孩子与大人,在阅读同样的素材时,大人的扩展空间,就远比孩子要多得多。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同样的主题就拥有了不同的扩展。我们必须承认,这本来客观的语言,在经过了充分的加工以后,变成了新语言形式。

        无穷的思,来源于无穷尽的社会交流。不同的语言主体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经历下,就形成了无穷无尽的语言形式。这个最为丰富的语言,是否能够表达出无尽的思呢?答案是不能!我们这样一个反问,就告诉了我们,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的限制。人在相同的语言构架下,就只能通过相同的思维形式,呈现出相同的思维结果。所以语言与思考,还是有限度的。只是,在突破了语言以及思维限度以后,我们才会发现作为工具的语言,已经能够在突破结构上,形成了新的意义。这样对思维结构的突破,其实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无穷。因为在结构中的,相同的思维素材,只能得出相同的思维结果。只有突破它,才可能会有新的意思出来。
        语言的尽头,需要通过突破,才会拥有新的生命。不同语言,只要在同样是思维惯性下,就只能在同一模式下运作。因此,我想如何在文字连绵的生命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保持语言意义的持续活力,这也许是我们使用语言人的独特使命。

Read more...

文字的聪明与智慧

         看帖子,看回帖,总是有一股欲罢不能的感觉。看贴是需要时间的,好的文字能够直接抓住读者的眼球,但是精彩的却是回帖。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有些时候,我也在思考文字之间的差别。什么是好的文字,什么是坏的文字。迷恋文字的人,是习惯于用思维凝造一个用文字建构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全靠文字的建构。

        一个堆满了文字的世界里,搭建的构架与规则是问题的关键。可事实上,这只能让人感觉到文字作为智慧的力量,并不能带来快乐的享受。快乐的享受,来源于对于文字欲罢不能的感触。也就是聪明的一点就透,桶底脱落。回帖的文字里就充满了这样的乐趣。针对一个小点,发挥人的想像,搞得作者哭笑不得。文字的快感,就是在激发起不曾拥有过的快乐。这只需要一点点的聪明就够了。
        我一向不善于写与评点的,文字里总是少有这么多的快感。我又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看文字是需要思考,痛苦的思考,也是痛苦的思考,越是智慧的文字,越是吸引人。这样被误导的思路,我的文字充满了晦涩的思考,和痛苦的实验,这样文字再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选项。这样的文字,只适合作为自言自语的呓语,不能充当公共表达的工具。快乐,其实是人们现在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样现实,其实是不错的。但是,错误来源于错误的导向,也就是指不重视文字的修饰与修辞,这样的文字,始终是一个不入流者难以跨越的鸿沟。我想无论是文字的智慧还是文字的聪明,其本质上都是文字突破自身的手段,也就是自我突破的一个方式。我必须说,公共的意见领袖,不仅需要深刻的思想,还需要必备高超的语言技巧——修辞。这也这同样是奥巴马成功的秘诀。

Read more...

说还是不说——写作的两难

        被用烂了的开头,就是王子忧郁的思考。说还是不说,写还是不写,文字作为私密,一向被男男女女们接受,出现了日记写作这种方式。而实际上,文字确实交流的工具,不能交流的文字是死的文字。我们发现,这样言说,其实就处在了两难的境地。

        有人讲,孤独是思考最重要的条件。可问题是不经讨论的问题,是激发不起持续思考的动力。我想所有语言的都是公共性的,哪怕是自言自语。至于说私密的语言,我还见过交换笔记本的写作。我必须承认,这些文字的工作,有些不是非常合适作为交流性的文字,但是当他作为独立的文字形式后,那已经作为公共性的表达存在了。这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语言一旦成为独立的现实形式,那就脱离了思考的主体,成为公共交流的客体。这就意味着,主观思想具有了客观的形式,从而拥有了成为思想交换的可能。但是,就像身体的一部分,虽然脱离了主体,但是仍然感觉得到痛感。这就是说,把自己暴露出来的客观后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了。
        所有的写作,都必须承担起语言作为公共对象的现实,也就是供人们品头论足。文字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分身,进入到语言的公共平台上,成为了交流互换的对象。我认为,这个被客观化的过程,与人们语言的主体性思维的惯性相反,也就是说人一般会认为语言是完全主观化的结果。而事实上,语言被作为公共性的现实,其实就是注定了的。一个人,无论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语言在多大程度上是成为公共语言,是值得思考的。在大众媒体上的言论,在私密的沙龙中的私语,只是被公共接受的范围与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对公共的界定有所差异,而客观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在全国性的大众媒体中发布文字,与在私下建立的文学社中的文字,其实也不过是范围的差异,而文字作为公共客体的命运并未因此改变。
        写作的过程,都意味着文字是逐渐从主体的感官,走向主客二体的互动。承认文字的客体化,被审美化,是文字的必然命运,也就是作为人分身的语言,终究会落到文字中被人衡量,以至于成为公共的客体。这个过程是,人主体的文字,在语言的客观化后,成为了公共的对象,然后人也因语言的客体化后,人也成为了大众语言的课题对象。成名,在实际意义上讲,就是随着言论的客观化,人成了大众语言中的客体。文字的写作,其实就成为了去主体性的过程,直至成为了公共的语言对象。

Read more...

商业文字与学术文字

       论文写作与商业写作之间,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之间会有联系。其实这两者都是非常形式化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最重要的,这两者其实都是从西方那个商业社会中传播而来。当我们社会中接受两种语言形式,是由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的话,那么两者对于彼此之间陌生的关系,对于彼此文字之间的联系,也就不会那么关心了。而事实上,我更感觉到这两者其实,或者说学术论文其实脱胎于商业文字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材料数据的崇拜,其实在国人过去也不过是对于经典的崇拜,这两者其实是非常的不同。引用经典是为了印证当下,证实自己行为的有效性。而商业写作则更加显现实,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所以引证要更加的客观,材料需要更加丰富,才可能打动客户,因此商业写作其实更加要求所谓的“客观”“数据”"可信”“权威”等方面的材料。这都进一步说明了商业写作的形式,是由对文章的需求所决定的。而且商业上的竞争更加的激烈,直接到生与死,那么文字的琢磨功夫就更加地令人费神了。

       而学术界的写作,他的目的,其实更多来源于对于地位的确认,或者就是为了教学,所以他的生存意识并不是很强烈,而学术文字并不是为了明确的学术目的,而是凭空造出来的学术主题,所以无论在材料的选取和逻辑的分析上,其严密性远远不能与商业文字相对比。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商业文字的消费与对于学术文字的消费,其实都是不同的社会人群,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商业文字的要求,其实都是隐含在学术标准内的。所以,文字的客观与数据的要求,其实都是对商业文字的效仿。而学术文字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有自身的传统的。而这个传统因为商业文化的铺展,而遭到了砍斫。所以,现在学术文字的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冲突,就表象在对形式的争议上。如何使文字更加客观现实,与增强文字的阅读趣味之间,标准是有所不同的。如何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需要业内人士的继续思考,才能有所结论。不过我希望这样的日子不会太远。

Read more...

工作一周总结

        以前也不是没有工作过,但是很难突破出学校的圈子,最多不过是去电大兼课。也可以说我的读书圈子很大,但是生活工作的圈子很小。其实某种程度上,这种限制是始终存在的。我自以为可以通过跳出专业读书,使自己能够拥有超越眼前的能力。的确我在非专业读书上,收益非浅。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仍然停留在文字的圈子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也就是我这么多年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间接的文字完成的。

        这使我一度自信,也极度失落。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当老大,这不过是善于意淫的人的常态。而事实上,我不过是这样一个自我膨胀,但又怯于面对现实的可怜虫罢了。我想这才是我这一个星期的最大收获。从书斋里走出来,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的恶劣,但是这个世界仍是真实的存在,不用在自我的世界里勃起,却又在现实中阳痿。这其实是中国所有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的原因。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是上等人,所有的人如果是凭借机遇的话,那他就只能被命运所掌控。
       本周我又坐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是说我又能够接着工作了,这对于我这样的快枪手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而且从上周的表现来看,我大体上还是满意的,毕竟我并没有表演得怎么出格,基本上是中平的水准。而且似乎,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脑子也开始运转开了。我想思考就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试验的过程,而放弃语言就等于放弃思考。我从书斋里走出来,在于人的交往中,才能继续努力地进行思考。这是我上周的思想汇报,对象是我自己,汇报人也是我自己,满意吗,再想想看。

Read more...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自信与条理

        从文字中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性格,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从文字中能找到一个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以及对于相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文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自我语言的延伸。文字中显现出的特征,基本上就很能说明这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特性。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写的文章是由条理的,就能够说明你对于掌握的知识有系统的把握。而如果写的文章文字通顺并且调理清楚的话,那就证明你对于你所写的文字是非常熟悉的,也就可以显示出你的自信。这种文字应该属于比较洗练的文字。
        我相信文字的魅力,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文字中需要一种活力,如果前两者是属于技术性表达的话,那后一种就是属于灵感与冲动了。仅有形式的文字的表达,虽然通顺与自信,但不免言之无物,而激情的表达,充满了表达的欲望,但是很难让别人清楚地了解真正的想法。如何做得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应该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所应该思索的问题。

Read more...

语言与文字

          语言与文字是有一定的频率的,当文字与你的语言产生共鸣的时候,那文章才会有韵律。我们过去的文章,其实就是注意到文字与语言的张力,所以才产生了长时间的韵文文学。当然,这一点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是,文字本身的韵律感,的确能造就很好读的文字。这就是说,在古代文字想要流传开,最好的方法,也类似于现在,也就是用很朗朗上口的文字,流传于口头之间。过去的六经很大程度上,就是口头流传的文学。

         现在的白话文,其实也是对于语言的模仿,不过是对于口头语言的模仿。当然,这种文字也很容易口水化。但是这种文字仍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而这样的文字看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他在写小说时很方便,但是在其他方面很难讲了。尤其是在公共问题上,用口水话的写作的话,仍会使人感觉到不够正式。这就是我想起一则笑话,就是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找了一份家教,德国孩子想要学习中国的贵族语言。我们这哥们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教什么了!结果就是这位可爱的德国孩子,在校园里一口的之乎者也,还洋洋自得。
         其实这个故事很能说明,我国的文字是充满着区分的规则。任何一个规则背后都有着区分,像文字训练方面更是如此。当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后,已经可以熟练掌握贵族式的语言。语言的训练,其实就是对精英培养的过程。首先必须掌握贵族式的语言,其次学会贵族的治国术,而这一切全部孕育在这个古老的文字之中了。我们必须相信,这个时代是矛盾的。因为语言的区分,只能在使用规则上有所察觉,而实际上官方的文字已经属于平民化过的文字。
        我们的文字,在现代已经失去了形式上明确的区分,但是贵族与平民语言的区分,仍然暗暗地保留在语言当中了。现在对于语言的训练,仍保留了贵族的特征。关键是我们该注意到语言中,语言中这样潜在的区分。

Read more...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蜕变的过程

       我必须承认,对于文字我是陌生的。对于下笔写文章,我也是陌生的。所以,我想下定决心,要写文章,无论写成什么样子的。

       其实我早下过同样的决心,发现写文章本身不难,但是写好文章却真是很难。对于现在的困难,我其实也预计过,但是身在其中的时候,才发现我可能估计的还是很乐观。或者我可能对自己的误判,导致现在我的进退两难。曾国藩说过进亦速退亦速的感觉。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开始很快,但是当热情消退后,那么放弃的也很快。但是,我不想在这个三十岁的关键时刻里,我不想就这样放弃,现在每一次放弃,就对自己是一次谋杀。我想我的目的不在于别的,我只想努力完成一次证明,不仅仅是对于论文这方面,而且是对于现实中的积极工作。这涉及到到工作伦理的事情,我想我就是这样一个尝试着去努力的人,不想作为一个被放在温室里的。我想这几年我有这样的倾向。我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低,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上来。努力去实现我自己对自己定下的要求。不再怨天尤人,开始学会在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这可能是我有可能成长的机会。我想每一次的蜕变都是需要学会忍受痛苦。自由飞翔的起点,是在于痛苦的蜕变。努力吧!

Read more...

信息不对称的战争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领域里,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择手段的。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恰恰也是难以跨越的一步。在一个分工日益明确的时代,知识之间的鸿沟进一步拉大,普通人与专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进一步增强。我们虽然有了网络这一利器,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对于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利用方面,其实是进一步的加大。深有感触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上,有越来越多的信心可以被大家所熟知,甚至可以翻墙到外国去翻阅资料。

        但是技术性质的壁垒仍然存在,比如如果去国外网站的话,就是语言着一个限制,就可以使很多人能够接触到国外的信息,但是仍然不能了解或者使用这些公共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分工所造成的知识面的专业化所造成的知识结构的单一,对于专业信息敏感,而对于其他的信息的陌生,以至于虽然有可能接触到重要信息,但是最后必将会擦肩而过。这样的现实,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的充斥,但人的头脑也同样被割裂,从而不能判断的局面。
        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对信息越了解,我们可能对于事情的了解越片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对于一场正在发生的战争,却毫无知觉。

Read more...

写作的技巧问题

         写作的文章,必须是进行沟通性的,但是并不是文字都能看得舒服。这就是必须需技巧,也就是所谓的修辞术。在现在,由于技术性的发达,所以造成了文字的泛滥,而这就意味着对于文字的感触必将陷入非常低的水平。当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文字垃圾的时候,我们必将以此作为文字衡量的标准,文字越来越程式化,但是文字的阅读乐趣直线下降。对于文字琢磨的功夫,也必将变成对于文字程式的适应性训练。

        文字的训练成为了模式的模仿,那就是说好看的文字是出于形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都不难理解,但是我们不能承认,由于意识形态的僵化,就认为文字就同样是僵化的。我提出文字的魅力在于思考,甚至是因人瞩目的思考,把不同的思维结构引入共同的思考。我想这就叫做引人入胜。
        文字的修辞,不是对于理论的感悟,而对于文字的熟悉,没有对于文字的感觉,也就不会,也就不可能对于文字产生想法。我必须承认,现在的我只有激情的时候,文字的感触才会上身,但是文字的感触不能总是点燃我的感觉,我需要对文字有一种磨练,但是我现在我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这样的工作。如何 完成对于文字的训练,我想我还要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我现在能做什么?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这才是问题所在。文字的写作,要求我能够完成,甚至快速反应。我这个快生锈的脑子,如何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快速的提升,这是我继续面对的问题。否则我只会拖累别人,这是我不想见到的事实。好了不抱怨了,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不只是在一方面,而是在全方位。

Read more...

语言与材料

        言之有物,是不是都能做得到呢?现在看来很难,否则海德格尔就不会以烦作为现象学分析了。什么叫物,其实就是有内容。也就是说,能够产生效果的文字,而事实上,什么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曾经听说过一时间洛阳纸贵,也就是文字能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实际上,我们现在以一个民主化了的社会,就不可能对文字甚至语言有丝毫的崇拜感,有何谈所谓的有物呢?我在这里必须提出这样的想法,也就是说语言背后的社会,才是语言本身有内容的基础。

        现在而言,在某些地位上才能看得到的材料,必然会对此毫无了解的平常人产生兴趣,而这一切却因为知识或者权利垄断,而有所偏移。而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知识缺乏,只能通过设想构思来完成,也就是在透露出的细节方面,通过思维想象,进而填充整个图画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演绎法。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是需要技巧的,而材料的文字,就类似于爆料,语言的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材料是不是火爆而已。这其实就是商业炒作的基本因素,一通过爆料吸引眼球,另外通过对于细枝末节的分析,从而得到想要得到的答案。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修辞技巧。前者只需要位置就可以了,而后者则需要不断地努力进行训练。

Read more...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意识形态与历史

        历史是用语言书写的真实,但是由于人的语言本身的限制,所以造成了历史的限制。应该这样说,人语言塑造的历史,由于其历史想象也完全基于语言,所以历史就不可能避免被虚化的可能。而最重要的虚化问题,就在于语言就是被虚化的现实,如何用虚化的现实,来描述真实的过程,这始终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意识形态说白了其实就是由语言形式构建成功心理结构。而这样的心理结构,本质上就是说你如何用语言描述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构成性的能力。我们说有些人有很好的语言天赋,其实不如说他拥有完整的心理世界的构架,这也意味着语言的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所谓的本性难移,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语言模式结构的稳固的特性。而这在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意识形态既是社会最基本的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当社会发生变动的时候,便会形成阻碍因素。
        我们一旦脱离了一套语言,也就必将会进入另一套语言系统。根本不存在超越语言形式的心理构架,人能够反思到他的局限,但仍不能改变。因为语言,或者语言形成的心理模式,就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说人的特性,其实就是在暗示他的特殊语言形式以及心理结构。如何同情甚至理解这种心理结构,就是最主要的莫过于进入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里,在拥有同样的语言时,其实就是在理解这样的心理结构以及所影响下的行为。

Read more...

暴力与语言

        所有的暴力,被语言分成两种。一种是在语言确认之外,一种是被肯定的。我们阅读历史时,很容就看到同样的一件事,被用两种语言表达出来。譬如,索虏与岛夷,解放与沦陷,革命与暴力。总之,同样的世界,被语言割裂成数节,而每一节都宣称,自己是真理、真相。

        语言下的真理,不过是个人意见罢了。而真正的世界,则跟语言毫不相干。也就是说,世界上如果有不存争议的事物,那就是世界了,而同样争论纷纷的也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把这个世界,用语言切割成为了好几段。而尽管这样,但是我们仍用不同的语言,不断确认着这个世界。语言的本质,就是被制造物,可以肯定地说,直到有了人,才会有了语言。而世界的广袤,也造成了语言的断裂,或者说就是因为断裂,才创造出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语言在这层意义上讲,就拥有了两重本性,一是沟通性,也就是必须让更多的人明白,但是实际上空间的距离,必将造成语言上的断裂。语言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欲望,但是最后往往被时空所限制。我想人的语言,其实就是最大的暴力来源,缘于其无限膨胀的欲望。语言与时空的冲突,也许是人类存在那一天,所不得不面对的命运。这个形式,就是暴力。
语言就是暴力!

Read more...

语言的幻象与真实的空间

        有两个世界,我们居住的周围,一个是毫无人气的自然,一个是充满了文字的世界。这两个世界里,我们都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可问题是,我们经常会做出相反的事情。

        上帝与圣人,他们是真实的,还是仅仅存在于文字之中。可问题是,当我们失去了这些之后,我们便很难去做出判断。这就是那个虚幻的世界,恰恰真实存在的铁证。
        再举出下一个例证。当我们处在同样一个空间的时候,我们会立刻因为语言文字,而有所区别。黑人说黑人的,白人说白人的,贵族说贵族的,平民说平民的。而这些人却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有所区别的就是语言,以及语言身后的一整套人类建立起的社会。  
        我大胆地假设,如果没有语言文字,那么就没有人建立起的社会。或者反过来说,恰恰是这个形成中的社会,塑造出了这个看似真实的社会。人类社会的所有规则全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而语言最大的区分,就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独立建立出了一个世界,而不受地球引力的束缚。语言的力量,科学以及其他人类的造物,却能够影响这个客观的世界。我们可以说,人文的作用力,还仅仅只是人类建立起的同样虚幻的人类社会,而科学则把作用力直接施加到了自然界。
        我们仍然很难,挣脱语言建立起的这套世界枷锁。也就说人很难把自己超越人类语言建立起的社会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是玩弄语言的人制造出的。拥有语言天赋的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而相反,被语言支配的人,就只能在语言编制的世界里。
        上帝用他的双手建立起了这个世界,而人只用了他一片舌头,建立起了同样的世界,甚至创造出了上帝。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人又用文字语言制造出了上帝。在这个世界里,上帝不也说太初有言。

Read more...

遗忘以及被遗忘的

        历史,就是用来被遗忘的,否则就不称其为历史了,就可以称其为常识。而常识与历史之间,往往是不等价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与史记之间,有那么一层暧昧的关系。明眼人都知道,教科书是低端,但是实际上负责评判史记的就是这些教科书的编著者。这层意味搞明白之后,就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了。

        遗忘什么?遗忘就是主动让你把历史涂改掉。为什么?这才是关键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个问题也许比为什么要遗忘更加重要。当你明白了历史什么之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涂改他,甚至要遗忘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何做,是源于自身周围的经验,以及所知的知识。可问题是,这些又从何而来呢?
        来源主要有二:一、就是习惯,父母遗传下来的。二是教育。这两者之间其实都是所谓的历史,也就是过去的经验。而父母的经验比较感性,而老师所教的便理性的多。所以,学校教育承担了涂抹历史最重要的工作。历史是什么?说起来,东西方都很相像。也就是说历史更多是由人和事所构成。我们看历史,其实就是想学习相同条件下的成功处理方法。但是,我发现这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导的是真理。真理,不是学习的,而是被赋予的。也就是把历史解释,作为历史本身。这一点,非常的天才,就是把人的观念,上升到了上帝的位置。人写的历史,就是真理。
        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历史就是被创造的,人大多数只需服从,便万事大吉了。这很奇怪,什么人才学历史呢?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向我们透露出了消息,资治通鉴,为谁资治,给谁照镜子。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现在的历史,其实也不过是小人物眼中的周围时事罢了。小人物的眼光,可以成为历史写作吗?你猜!

Read more...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驻留

        为什么不是停留呢?没人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人和我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驻足在时间的这一刻,就告诉我,我其实已经在改变,没有能停下来。驻足,与停留之间,我选择哪个坚决而又不可能的选项,就是把我自己钉在那里。

        匆匆而过的时间,总是在不断地嘲笑我的幼稚。你怎么可能改变这个上帝创造的规则呢?我笑笑不语,只是驻足。我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可能与不可能所共同支配的,而我选择了那个否定的答案。没有人会,或者选择停留的人,只是好奇,但是我却坚信驻足是属于我的渺小天空。
选择也许是错误,但是上帝的惩罚却不曾降到我的头上来,世界的规则也不曾因为我的驻足而发生丝毫的改变。也许驻足改变的只是我,和我那义无反顾的抉择。
        驻足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固定。我在时间与空间中选择了空间,其实就是把握空间来掌握时间。这就是驻留。

Read more...

生与死之间

         方生方死,无生无死。我一直都不否认我们和死人生活在一起。至少,我很少看活着的人都书,或者根本不知道作者的生与死。但是,这些作者这些留下的语句,却和我们如影随形,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不在了,也许他们还将在这个世界上徘徊。死了的这些作者,他们真的死了吗?为什么我能听到他们的冷笑,他们在看着什么?

        也许我不能理解他们的世界,就如同他们并不能直接闯入我们的世界一样。但是,这样的悖论就是,我们不曾闯入他们的世界里,而他们却不断化身为我们世界中的你和我,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游荡。我甚至于相信,当我和他们相遇那一刹那就能辨认出来,而他们却还不知觉。
         空气中凝结出了奇妙的声音,就好行我在自言自语,是谁告诉我这一切,是谁想要诉说这一切。无人,根本就没有。本来嘛,他们连自己的灰烬都找不到了,还怎么会现身呢?不能现身的话,在这个世界里,搅乱这个世界一切都不就是这些不安分的死人吗?他们煽动人的灵魂,让他们的灵魂口渴,身体里装满了欲望,如果不是长久失去身体的人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智慧,如果不是这么贪婪的话,怎么又会贪图这个世界的种种享受。这不是生命的智慧,这属于死人的贪婪。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受到死人的诱惑,你知道他们还有个别名叫做魔鬼。世界上向魔鬼祈福的人还少吗,出卖自己鲜活灵魂的人还少吗?这个世界早已经充满着死尸的腐臭,生命的活力快要被这些可耻的亡灵吸干。生命,在世界的祭坛上,向死亡献祭着鲜活的灵魂,生命可耻的活着,幸福的活着,活的那么的开心,那么多灿烂,那么多肆无忌惮。生的美好,还有人记得吗?

Read more...

上帝诗人

        世界被制造了出来,如同诗人的灵感。上帝的手,巧的如同诗人的笔。制造不曾存在的事情,就像写下不曾经历过的事。创造出的世界,就如同生命的诞生,简单而又令人惊骇。而诗人却不是上帝,制造不出世界,只能描绘出一个世界,万事万物,就如创世纪一般。他一旦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世界,他就离开了,就如同守在外边的上帝一样。

       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眼前的世界,一个是人创造出的世界——诗人创造出的世界。人们不断地试图证明自己的世界,比上帝的世界更加精密,更加万能。这个世界通过诗人的笔和吟唱,不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我不知道,我不清楚,他经过了多少的诗人,也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但是我们一出生就不断地追求这个飘渺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里,是自然而又严酷的,诗人的世界里充满了慰藉。我们相信上帝的世界就是地狱,拼命地想逃出这个世界的牢笼。事实上,我们被困在自己的牢笼里了。没有人曾经逃脱过上帝的世界,也不曾有人创造出了上帝意外的世界。我甚至一度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遵从上帝的福祉,安分地留在这个世界里呢?不再流浪,不再痛苦,没有折磨!
        生活在幸福的世界里其实很容易,放弃贪婪,放弃思考,放弃对上帝的愤怒,放弃所谓的自由思想,不再憧憬一个幸福美好的明天,听从上帝的旨意,活着。就是幸福。我和幸福是相对的,没有我,没有幸福,没有明天,没有诗人创造的一切。不必思考生命,不要妄图思考不可能,思考神圣,不要妄图超越这个牢笼,不要和我一样活着。其实对于上帝而言,对于诗人而言,生命和意义,不过就是一样的。我不想创造出什么,也不要相信什么创造。

Read more...

真有人写作吗

       写作什么,为什么制造垃圾,为什么制造噪音,为什么这么喧嚣,因为人们消费垃圾,因为人们喜欢噪音,因为人就是喧嚣。

         在无声的世界里,有人想要拼命地冲出来,寂寞是可怕的。无声是寂寞,是孤独,是唯一真实的。
       我,不知道什么真是,也不知道什么虚假,只知道,活着要么承受,要么享受。
我注定是睁着眼的瞎子,听的见的聋子,开口说话的哑巴,一个生活在无声无息世界里的幽灵。
       真正活着的,也许不过就是我的眼,我的嘴和我的耳朵。我是死了的,一个徘徊在世界外地幽灵,什么也说不了,什么也看得见,什么也听的着,却什么也做不了。生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安静的,这就是死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有知觉。
        我已经躺在了冰冷的柜子里,我不知道我的邻居是谁,但我知道他也不知道我是谁,这个空间很安静,是我人生之中最安静的一段时间,我可以思考一下,我是谁了。我已经死了,我不再呼吸,我的心跳也停止了,我只是还在想我已经死了,那我是谁。我不知道和我一样有同样经历的人会不会和我想同样一个问题,但是我想我可能不会有机会知道了。我还是停留在这里,不饿不渴,能听见也能看见,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动了。我想我已经死了,但是不久后可能还会搬家。这里毕竟是医院,不是久居之处,不是最后的终点,也许并没有终点呢?至少我曾经以为的终点,现在看来也不是终点,看起来人活着想不清楚死了的事情。
        天亮了,应该说是我被从柜子里拉了出来,一圈曾经熟悉,又转而陌生的脸,漠然地盯着我看,我睁着眼吗?不会,否则他们会用手把我的双眼阖上。但是,我为什么能够看得见呢?我还在很奇怪的时候,我已经被抬到了车上。这辆车我知道,我曾经坐过,我曾经送过爷爷,当时不知道爷爷是否也在看着我。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估计也不会有人为我掉一滴眼泪。这是因果吗?我想笑,但是笑不出来。
        熟悉的道路,熟悉的程序,是不见天日,还是去那个通往天堂抑或是地狱的烟囱。我还是保持着期待的心态等待着,是判决吗?我心中暗暗想,这也许就是终点了。不过,我曾经猜错过,那为什么我这次就能对呢?我对自己说,这一切只要等待时间,就可以了,我发现我已经没有所谓的恐惧了。这不由不使我想起老子的那句话,我有畏惧,是因为我有我身。我现在好像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我还有我的身子,还会为这个住过很长时间的“家”有所留恋,恐惧是什么?没有家了吗?失去家园的人,世界上又不少我一个。不知道死了会不会还有所恐惧,恐惧什么呢?老子是否能告诉我。
        我静静等候着时间,排队,我着急吗?我不知道,反正过去着急,现在用不着着急。我生气吗?我着急去炉子里啊?我发现我失去了很多东西,这本来想应该会有的。失去了这些之后,看样子我就不大像我了。趁着我还没进炉子,还有时间,想一下我是谁?
       不会害怕,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不怕死,怎么会?但是当我死了,我发现我不用怕了,这说明一种状态,就是我们不是对死表示恐惧,而是对未知表示怯懦。我活着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普通怕死的人。说起来,我现在是不是人,人的概念,我似乎好像不大具备,但是从感觉上讲我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死了。可是我却仍然能够思考,能看能听,只是我不大知道当我的肉体变成一缕青烟之后,会不会就轻飘飘地毫无,怎么说呢,就和现在的我,用句时髦小说里的话,是不是生命的印记就不见了呢?我就不在了。其实,我本来就不曾存在过,至少这是事实。我存在过,以我现在的状态而言,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春秋大梦,无得无失。我会害怕,我会伤心,我会流泪,当我没有了这一切之后,连泪腺都不属于我之后,我怎么流泪啊?我悄悄地问自己,我是不是有些痴,是不是有些贪,美好的根本就是一个谎言,就如同丑恶的也不过是一段记忆。我其实不过是一个不曾拥有过,就是不存在的,那我,无。
        无,没有了,没有了身子,没有了一切,我知道没有了身体的人,就已经不是人了,我再记述的是一段谎言,就是一个不曾来到过没有经历过的谎言。没人知道,也不用给人知道。这不过是一个谎言。无

Read more...

散了

         你知道文字不在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就像自己到了手术台,生命都不再是自己的了。我相信自己就是现在,导致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我就是有些自卑,被人说自卑,说人也自卑,就是发泄,是单方面的,就是不想听别人会怎么说。这种感觉很好,也真的很好,这个世界就是自己的,虽然空虚,但是也不会太痛苦。

        太自我的人,肯定对于文字有迷恋。热爱生活的人,不会主动码字。一是太寂寞,一是为吃饭,这两种情况下,文字是痛苦的。其实文字不就是暴露自己给公众吗,一是暴露自己,一是暴露别人,包括笔下的人。我是保守的,不希望自己,被放到光下,有些人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喜欢这个道道,那就喜欢呗,我也不反对,反正我喜欢眯着,不见阳光。有人说这样会使心理幽暗,我倒觉得这样我才能感到安全。在台面上的,早晚都会下来,眼睛就是力箭,搞不好就万箭穿心了。我现在就是那里安全哪里去,反正我不往枪口上撞。他妈的,现在的心态又非常幽暗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安生,自己封闭自己,觉得不安生,         想要出来,有他妈的万分不乐意。我是什么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有些懦弱,有些神经质。老觉得有迫害症似的。一切都他妈的不靠谱。
       我不知道我这些愤怒都从何而来,和老王的接触,和哥的聊天。我不想别人对我好,我烦这个,看似都人事似的,其实他妈的包藏祸心。我不知道这样看人对不对,但是私心是一定的。谁没私心啊,谁没有阴暗面啊,干嘛都人五人六,好像天下太平。装孙子呢,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干什么,我就是这样了
疯了
狂了
就是
        我就是讨厌哥的腔调,更烦老王的说教,我怎么过不行啊,傻子傻逼
就是傻子才会过这种牢笼似的生活,还当成天堂呢!我操,把人都当傻子了!我才不吃这一套呢!有钱就是聪明人了?我靠你就是一个失败者,没错我就是一个失败者,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就是这样一个泼皮无赖,吃家里吃老婆,吃到没得可吃,饿死拉到。我烦着呢!我靠所有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了,没有人这么无奈啊
         我操 那是傻逼 这样或那样的傻逼多的去了 我就一定要走这条傻逼之路啊
我就是要反出去 反的我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 我不想这样的装孙子 装逼 不是人
装孙子的 傻逼 就是我这样那个过日子 我烦这样的生活 有人会觉得 站在荧光灯下 舒服 我觉得你他妈犯贱,找人锤是活该,谁规定你就一定在上面被捧着,不让被人砸了。别人不认你,砸你干什么。
        我也就是犯贱,在这个时代,犯贱傻逼都无罪,就是装牛逼的人最找骂找啐。我自己有些时候想我有些平和了,有些时候觉得自己阳痿了,有些时候觉得自己太萎靡了。这也想那也想,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我想我现在也是崩溃了,崩的我都不知道崩溃了,或者早被拆的零碎了。我早向这个万恶的社会屈服了,我上学我结婚,我给大家做小,装孙子,装阳痿。我早就不是我了,我本来就不是个坚强人,装什么逼啊。我干什么要装逼。爸被害了,但是仍然很愤怒。妈被骗了,仍然很精神。我被骗了,我也开始骗人了,我就是一个大骗子。我不知道,我相信我自己已经没有这样那样的期待,我装够了。错,装也许就是我的本性,没有什么本性,人的本心就是装,装的久,就成了真的了。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我还要装下去,我还要混下去,我早已经死了。我可能就没有真正活过。他妈的,我愤怒有用吗。我知道没用,这就是我翻来覆去,发现我一直在和自己斗来斗去,我根本就没有着一个人,活着的,早已经不是我了,我活着不过是为了这个翻来覆去的世界,去表演一个根本不属于我的角色。我愤怒,因为我还活着,我死了,我还愤怒什么。我不再愤怒,我不再张狂,我已经死了。在我活过不到三十岁之前,生命到此已经属于垃圾时间,一切已经没有乐趣,一切都是疲惫,一切都是在装逼装孙子之间,混等,那一刻的到来,我看见了,他在等待着我的到来,一切都属于这个不曾停留的世界,无我无心无,有的只是过程,过客,看客,看看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有人真正曾经拥有过,当然也不会有人真正失去过,一切不过就是过眼云烟,死就是一个机会,是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留下什么,带走什么,这不过是一个傻逼的妄想而已。我不再失望,我也不在快乐,一切都是匆匆,一切 都是云烟,我也不过是云烟,一吹就散了。

Read more...

2009年2月1日星期日

答案与过程

        寒暑假之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作业了,厚厚的一本,就像小书一样。这样的东西,和漫长的假日相比,简直太不协调了。因此,我们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先左派,一派是后做派。顾名思义先做就粗体是争取在放假前就完成作业者,后做的就是争取在开学前几天内完成。其实这两者也就是好学生与坏学生之间的差别了。

        今天我谈的并不是作业的问题,而是与此有关。要知道最早的寒暑假作业,其实都是有答案的,因此先做与后做之间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无非是把答案抄上去,应付罢了。但是,光是答案,老师是不满意的,因此还需要填充步骤,让老师们看不出来。这个过程持续了很多年,也会把它变成为习惯。无论是做题,还是考试,都是先看答案。答案,或者说结果比过程还要重要。这实在是内化成我们内心中的一种不自觉了。
        对于小事是如此,对于大事更是如此。众所周知的,如同试题有答案一样,我们也曾经把社会考虑成为有目的的,为了实现目的过程手段都是不重要的。在现实中,苏联曾经是我们学习的目标,美国是我们现在学习的目标,而实际上我们只是想要尽快完成向这两者的改变而已。但是,至于这两个国家是如何完成的,就不曾是我们考虑到方向了。对于答案结果的追求,和对于过程的忽略,其实就是至今依然是困扰着我们这个差生的永恒问题。

Read more...

安静的年

        这些年随着日月渐长,每到过年就睡到死熟,两耳不闻鞭炮声,一心只寻周公去。想当年,那我可不是个安生人,每年都盼着过年,放炮放花,跑出去疯癫一把。当然,就是因为如此,这身材就体现出新旧 两个社会来了,旧社会盼过年,家家户户卖肉做饭,但人人精瘦精瘦的;现在可到好,每到过年就怕吃肉,别吃多了,又让老婆拎着耳朵嘀咕。不过,我想吃肉也不是长胖的唯一原因,过年晚上睡安生了,屋外无炮仗之轰鸣,屋内无春晚之骚扰,抱头昏睡,胖得不亦乐乎!

        这年月,胖就是现代化,胖就是地主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