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监狱里的安全

这个话题,来源于我的生活经历。在大学的时候,宿舍与教室为了安全,都安装了栅栏——俗称安全网的那种。每天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上学与蹲监狱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是更多人幸福地在教室里生活,憧憬着!

安全与监禁,其实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谈,可以有明的,也可以有暗的。明的是动物园,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在栅栏的两边,安全栏对谁是安全的呢?暗的,就是潜规则了,就是看不见的笼子,当你触碰了的时候,你就会收到相应的惩罚。
但是,说了这么半天了,安全到哪里去了?安全其实挺有意思的,就从动物园的笼子谈起,当我们设立笼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假设了动物会攻击人——当然在统计学中可以找到无数的例证,但是结果我们根本不会被任何动物伤害,因为笼子。这会不会给所有人暗示,只有在笼子两边,才会互相感到安全。
当然,这一点我们并不能说有错误,但是设立笼子的敌意,却在一开始就埋好了。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潜规则。这个用福柯的论证就很明了,但是我们仍需要分析。就如同动物园的笼子一样,潜规则是用来防范敌人——野兽的。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非我族类——利益不同者,都是潜在的敌人,都需要用一道安全篱笆隔离开来。所以,笼子是最省事的安全工具,虽然我不知道是否在笼子外的人,在除了安全外,还失去了什么——自由?

Read more...

监狱里的真理

四面墙里的问题,不是躲猫猫的时候才有,当年沸沸扬扬的《四面墙》,在出版后也少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躲猫猫的桥段,只不过小说家之言,不足为凭罢了。

但是,与小说中冷峻的笔锋相比,见诸于报头网页的新闻与呼喊,心中莫名的惆怅。难道你们现在才发现吗?发现之后,这样的沸沸扬扬,真能解决问题吗?这些疑问,像是出自于一个犬儒主义者之口。但是,我必须说所有的热闹,就像繁花一样很快就会逝去,根本连一个影子都不留下。对于暴力与死亡的话题,在这个被媒体无限放大的时代里,所有的小知识分子和市民们,看到的不和谐之一罢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实际的统治秩序,在南方周末中曾经的一个号长一语道破,就是丛林法则。所有的人,在狭小的环境里都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悲哀吗?
一直都对于身体长在国内,大脑神游国外的知识分子,当他们真正用双眼观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从嘴里蹦出来的只有惊叹号!毕竟他们只有一半生活在国内,从精神学的角度,他们早已不是中国人了——上等中国人、极品中国人,毕竟还有太多太多的人,生活在畜生道之中。
在小说家离开监狱的一刹那,说出了永恒的真理——我出了四面墙,外部的四面墙还在等着我!我们生活的四面墙、躲猫猫,大家看到了没?

Read more...

论忍耐

  论这个文体,相当的古老,但是作为书评,却依然不合时宜。这次我想谈的是一部小说,《德川家康》。无论市场如何炒作,好的文章与文字,始终能脱颖而出。像这部长达13卷的历史小说,如何才能把握住历史的脉搏,这点我始终有所敬畏。
  说道这部小说,我想说一下的是,很早之前我就对日本战国历史非常感兴趣,这肯能与多年的游戏与动漫洗染有关。但是,对于临近国家的历史毫无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学生的遗憾。夫子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可是这年月知耻知辱的人反而是不多了。
  对于这部还没有看完的书,我应该做什么样评论呢?毕竟书中的主人公还在幼年,不具备成为评论中心的能力,但是我们仍是能感觉到写书人所要突出特色,就是德川家康是如何养成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注意了,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中的核心主题——教育。在《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交流,《对话录》中苏哲与年轻人的交流,甚至是佛经中佛陀与僧众的对话,都投射出对于教育的热情。那这部书中,在前言中,柏杨就透露出德川家康的重要品质——忍耐,这个品质对于日本国民性绝对性的作用。这个忍耐的品质,是如何得来的呢?
  我们进入书中,作为一个政治婚姻的牺牲品,於大被嫁入了敌国,既是大夫人也是人质,但是正是对于家康的父亲广平而言,这却是侮辱,暗流随着两个临近的家族的摩擦,而在夫妻二人之间蠢蠢欲动。於大对于这一切却甘然受之,并主动用行动感化了周围的敌意。我们看到作者,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家康的血脉,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个坚韧的母亲。
  我注意了一下,这个年轻的女孩,十四岁就嫁给了敌对的家族,这是怎样的一个年龄啊!如果说人格的成熟的话,我们应该忽略年龄上显而易见的差别,而是看人性中真正的完善。
  对于忍耐这个话题,我想这不仅是一个话题,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更像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注意的是,忍耐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而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教养。这一点上,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最根本的不同。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培养领导人,而现代的教育最高不过是公民,最下就是工作者了。现代社会中古典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Read more...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平静的心

我知道我迈出了这个槛,不再流连于激情的文字,回到正常的写作过程中。每一次的激情,总是能够让我跳出来——或者冲出来更加合适吧!但是,激情不能总是燃烧,所有的行动总是会流到理智后才能更加有条理。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我工作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不用天天考虑被炒掉的问题了。我自己在工作中也不再惶恐、紧张不安,更多的是让自己习惯于这样的生活。

写作也不再是为了纾解工作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压力,而是为了能够记录下来,自己逐渐成长的轨迹。为什么愤怒,是由于情绪难以挥发。为什么着急,因为自己不知道明确的方向。为什么痛苦,因为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总之,文字能代表当时的心境。时过境迁,我也可以从容应对。
也许当人走过恐惧,留下了可能是勇敢,也可能是空洞。
我不知道用文字描述出的心情,是否会成为真正的心情,但是在文字这面镜子面前,我正好能看到我这个空洞但是平静的心!

Read more...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义和团的困惑

有些时候,当我们被激情引到大路上之后,会有一种莫名的困惑。这种困惑既影响着年轻人,也影响着国内民营企业。

为什么义和团在某些人眼里名声那么臭呢?说实在的,这与利用义和团的老佛爷有关。我们现在也超不过百年前的义和团。民族主义,对于商人或政客而言,不过也是一块好用的牌罢了。但是,我需要证明的是,年轻人也不光是所谓的没大脑或者不高兴,也有很多思考的人。所以一个标签,一个牌子,在过去能压死人,现在也一样。只不过,这些东西,在这个日益商业化的社会里,被利用的频率高了些,所以我们也不能说什么,但是我觉得年轻人有热情、有理想,只不过还没有见识过真相。当他们有一天看到了,红色理想后边,可能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的话,他们会想清楚好是怎么一回事,被当枪使又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我对于困惑的理解。
就像三一重工曾经借助义和团的大旗,得到他想要的利益。但是当他要出门的时候,迎接他的也是义和团的鲜红。这种困惑,是不是也应该那些曾经举过旗的人,深思一下呢!

Read more...

片子来了,骗子来了

片子这东西,就像我的学生证给我带来的优惠一样,属于存而不有,有而不用的东西,但是都能骗人。我是学生吗,我又片子证明我是员工,我是员工吗,我又有学生证保证我是学生。所以如果两面都不靠谱的话,那我就是骗子了。无论如何,我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状态上。

不说靠不靠谱,我现在很自由,工作了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资源,让我购买更多想要购买的图书。学业的部分,我仍然坚持,这样的学业,能给我一种深度的智慧。当然,这需要一种技术技巧,来平衡这种业已失衡的生活。我想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活在无间道里的双面角色。
骗子,就是戏子,能够演不同角色的戏子。这有一个障碍,那就是身份。你是骗子的意思,就是你没有任何的身份,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的诱惑。但是真正的骗子,就是已经寻找到了自己。大家都知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表演,周围的生活就是我们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努力在舞台上表演,想要获得其他人的称赞。但是这个称赞,谁又知道是否也是表演呢?所以,其实骗子才真正找到了自我,就是意识到我是骗子,我要获得我的目的。其他人还在苦苦挣扎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苦海里。你知道你在表演吗?你知道你自己需要什么吗?所以你才需要一个片子,大家都承认的牌子,学生职员抑或是其他。
我想我自己也应该知道,我就是一个不够专业的骗子,拥有片子的骗子!

Read more...

忙中偷闲

这一段时间工作之忙,超出人的想象。上周五我估计算下来,连20个小时都没有。所以,满心俱疲劳于应付。但是咱哥跟我说过,工作是要快乐的,是有成就感的。我想也是,这周开始,虽然工作依然,但是心态放正之后,就发现自己好像游刃有余了很多。所以,像写博客这样的事,也可以从容应对了。

忙是工作,闲是心里,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心态环境中,也许会更能做到努力工作。而工作和心态都很紧张的话,就离身心俱疲不远了。我在这里提醒相关同志,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心态良好,才能够更好的工作。否则,唉,大家估计也都经历过相类似的事吧!
说了这么多,就是表示,我终于找到工作的状态了,也不用写些所谓的思考性文字,给自己解压了。很怪,越是紧张越会想些让人紧张的文字。这也是象由心生的一种吧!想到这里,自己总是有些不安。文字真和人的心态会重合。岂不是,文字垃圾就代表人心里有垃圾。不说这个了,想太多肯定又会怎么样了!
今天不必那么紧张了,毕竟工作告一段落了!可以放声的大笑了,哈哈!

Read more...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芭比的山寨之路

最新一期的锵锵三人行,将山寨问题搬上了荧幕,在追问山寨文化的时候,我们总缺少不了与周围的国家类比。同样拥有留学美国经验的查建英与许子东,两位就对山寨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以至于两人几乎要在电视上吵起架来。

两人争分的焦点一个就是美国的山寨文化,当然三人都不是懂经济的,谈来谈去始终没能超出文化的范畴,但是查提出美国也是山寨起得家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值得玩味的。重要的是,她只谈到了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对美国的盗版文化深恶痛绝。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个例子未免太弱了一些,今天看到经营报上芭比娃娃的报道,不禁觉得眼前一亮,原来芭比也是山寨。
话得从头谈起,也就是芭比之母,本身就是做玩具出身,有一次去德国看到一个叫丽丽的长相成熟的娃娃,于是回到美国就开始山寨了。当然,做出来的青出于蓝了。但是,我还注意到了一点,就是到芭比挣到钱的时候,公司就把德国丽丽的产权买了下来,永远封存了。让人们觉得丽丽就不曾存在过。这其实可以诠释很多成功的故事。
在这里我只想回应的是,山寨并不重要关键是时间。如果山寨活的更长,甚至超过原来的产品了,那谁还在意呢!我们现在很多的成功故事,掩盖了创业时期的山寨历史,其实芭比不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Read more...

付出≠回报

等价交换,似乎是市场上不二的金律,但是事实上这却是不一定。没有人会质疑这一条经济规则,但是各种各样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还有感情上的投入而言,也许回报来的太少太不够,但是我们仍需要不断地去投入。我可以这样说,交流也是这样,不断地写作、自言自语,在很长时间都得坐在冷板凳上,无人理睬。更多的人就在这条道路上失去了信心,怀着满腔愤恨离开了。这么说世界上最多的准成功人士,大多止步于自怨自艾,然后是放弃。我们可以这样讲,任何的投资都是经历了门槛低,进入人员多竞争激励,导致回报率低,淘汰一部分人出局,少部分人获得大部分人的投资收益等循环模式。

我们似乎看到这个模式的末路,但是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才能获得这隔着重重面纱的回报。这样说吧,在前期百分之九十的投入,他的收益率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只有在最后的百分之十的时候,会清除百分之九十的竞争者,留下百分之九十的收益给百分之十的投资人。因此,我们看到付出与回报的时候,你想最大的投资风险也许不在投资项目本身,而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在看到熊晓鸽谈到他的风投经验时,我真的感觉到了所谓投资,也许更是在投资人、团队甚至是心态上。
无论怎样的投入,都将有回报,只是多或者少,不会没有任何回报。但是,投资的成功与否则是存在着标准,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的回报,就是成功与否绕不开的问题。我想搞明白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有益的,虽然也许二八定律仍会起作用。

Read more...

第一次的企划方案

没有人会想到,我能够在工作一个月之后,便写出了我的第一个企划方案。也许它并不是非常完备,或许仍然有太多太多的漏洞,但是这种感觉非常好。就像我自己去面对论文一样,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落实成为切实可行的论文提纲,这是任何一个好的学者——媒体策划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对它投入了可能比较大的心力,但是却不一定有回报,这个认识可能才是我这次方案的最大收获。

我必须平衡我自己的心态,也就是说也许努力碰壁——这也许是非常可能,但是我仍然必须保持平衡的心态——机会总是有点,只有耐心等待,至少我现在的确有了能够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能力,这对于我一个初哥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了。当然,与此相比提案的提交失败,并不证明我的能力不足,反而证明了我比以往有了更大的提高。也许失败感就是因为挫折后并没有很好看到自己的进步,才造成了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
不过我想我自己的创意,始终能够使自己在无穷的社会变迁中,找到一条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路,至少现在我是一个提出否有创意的策划人了——这和我曾经的角色有多大的变化啊!我应该看到这一点,才能摆脱过去那种挫折——自暴自弃的老路,挫折之后是更大的希望,也许这是我这次工作最大的收获吧!

Read more...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唯心主义的大学

说来遗憾,商业学术界中有太多地方仍保持着双重结构:承担核心商业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商业经验,而企业领导和高管往往缺乏学术背景。我的一己之见认为,那些具有商业背景的人可以给我们增加许多见识,商学院应怂恿更多有经验的商业人士取得高等学历。教学的经济原理将确保这一群体的规模永远不会大,但要保持商学院的可行性和相关性,这个群体应必不可少。
前两天我谈到了一个商学院的博士朋友,其导师却不让他出来打工,怕影响其学业前途。但看到上述文字之后,我才知道唯心主义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也仍是很严重。就像商业这样经验性很强的专业,教师仍是书呆子出身。教出来的学生,当人可想而知了。我始终对于学院里书呆子有些不大客气,但是身居高位的某些书呆子却能够聚集很多的同类。所以我仍是无能为力,力所能及的进行局部调整。
当然从传统上看,刘邦与张良是两个人,操作与出主意的并不一定是一个人。但是长期出主意,但不知道主意能不能用的老师们,教学生们的只有纸上谈兵了。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是纸上谈兵的典范。经验只能在社会上自己总结,但是学院里受到的只能是书呆子们无休无止地夸张欺骗,毫无道理的吹捧和丧心病狂的恐吓。
学生们是弱势群体,老师们在心灵上估计也不是什么强者。除了红眼病和出坏水之外,真不知道学院里是否真的能教育人。

Read more...

高傲的心与幼稚的尊严

说这个有些绕口,这段时间都在忙碌着,也曾忙中偷闲看书。书中的角色,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但是又忍不下不看。想想看,随波逐流创造出这样一个角色,肯定是在向自己挑战。如果军师这个角色是随波心中定义的完美型的话,那这个杀手就是在突破自己。毕竟真正在写出军师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军师型人物的缺陷,这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

这次的角色融合了武侠与政治双重的色彩,既是皇室强藩血脉,又是武林高手,这样角色却又是由十七八岁的孩子扮演,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能力与心之间的差距。上次的军师如果没有小太监的话,那就是一个什么也做不了的废人。这个皇子到和太监有一拼,一出手就是天下绝顶,却是一个没有太多脑筋的人。幸亏随波能给他配一个黄蓉在身边,否则也是寸步难行。
谈这么多了也只是在门外,我们还是来谈一下这个主人公皇子。作为皇家与幽冀两方面妥协的产物,却又是敌人般的关系。这个血统为主人公提供了高傲的理由,但是不断在情节的冲击下,这个骄傲的本钱却一再受到冲刷。但是为了这个本应被抛弃的皇家尊严,这个傻小子却一再被人欺骗伤害。我们不能不说这个所谓的尊严,非常非常的幼稚。但是从眸子里闪现出,闪亮和深邃却又是不能忽视的。我一直在想这个所谓的尊严与现实的名位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必须得说几句题外话,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还是其他什么的,我想这幼稚的尊严可能算一个吧!为什么大学生不可以做一般人可以做的事情呢?为什么大学生就不是平常人呢?为什么学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向呢?什么才是你缺乏的,学位肯定不是其中一个。如果学位不是必要的,那么什么才是必要的呢?我想有些时候,你会发现真正缺乏的就是一颗高傲的心。没有他的人,只有幼稚的尊严,就是死要面子却缺乏生存的本能。但是不缺乏生存能力的人,却很容易流入卑劣的人性中去——兽性的勃发。高傲的心,在于无论如何自己的心都不会磨灭。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失去自己的追求。这篇文章,我就是要挑明幼稚的尊严与高傲——高贵的心,之间是不同的。只有低劣的人才会因为工作与生活去区分世界,高贵的人看得只有心灵。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有高贵的心灵,才是人的最后判断。

Read more...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面对面的今天与昨天

从没有想到过能在网上见到一位“国外”的博士,但是我遇到了。只是被传言到国外留学而已,实际上和我一样在国内读着不咸不淡的博士学位。回想起他与我的对话,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在不久前也抱持着相同的想法,和他聊天不妨就是像和自己在面对面。

谈得也是毕业之后的事,想要留学校,在学校里教教书,发发文章之类的生活,和学校里其他的学子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想我周围一点都不缺乏这样的学生。差不多十年前,我的老师曾经在聊天的时候说,想要回家租上100亩地种田去。我也就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不是因为种田苦才考学的吗,既然都出来了又要回去何苦呢?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学校里呆的时间久了,人一方面就懒了,另一方面人也就废了。
在高校上了近十年学了,但是我依然会感觉到这样事情——悲剧在不断地重演。所有的学生,依然像十年或二十年前一样,等待着机会的到来,却不知道去寻找机会。门外是黑暗的地狱,学校里、政府里、事业单位里才是天堂。这点早已深入我们这代学生的人心了。这样的学生——老师,只能教导出一样懒惰的学生。有些时候讲,老师应该是一个成功者的职业,而不是一群失败者的天堂。学生应该是群追求梦想的天使,而不是天天忍受失败教育的可怜虫。我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失败——不合作的教育。
所有的知识分子,把不合作当成批判,把对外界诱惑的红眼病,辩称为清高与自足。有些时候偏激一点的讲,为什么老师们总是把社会当成万恶之乡,却从未走出过象牙塔呢?也许正是这样的象牙塔,才造就了封闭的心态与扭曲的心灵。不管怎么样讲,我都认为充满了失败感的人,注定不会成为成功的老师,只会把自己想象的恐怖,用语言强加给无辜的学生。
我受够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教育,年轻时需要成功来维持自信的,而不是成天沉浸于失败的陷阱里,毫无作为。学校里教导人们毫无作为,就是失败教育的铁证。我的同学说,导师不允许学生们到社会上打工,可以说成为这个荒谬时代里不起眼的音符。但是我曾经是这个失败和合唱里的一员。反省吗,不,是勇敢面对这个真实的实在,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我的教育是,敢于面对,勇于行动,不要坐以待毙!

Read more...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浑浊的血液

生活在一个村庄命名的城市里,就不可能不接受两种血液的浸染。我的父亲的血统来自于生于上海,却又当过近十年的农民,就在这个十年里,他认识了拥有土地血统的母亲,我的血液来源于上海的浮华,也有农民式的倔强。这个浑浊的血液,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更是这个滚滚时代的产物。

我一直以为商人的血液,在父亲当农民的十年、工人的五年和职员的二十年后,早已稀薄不堪了。可是在兄长的身上,我依稀仍能看得到,上海依然是流淌在血液中永不消失的基因。我自问自己更像个农民,至少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像一头牛一样,在同样一片土地上耕耘了20多年,却依然不能糊口。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我始终是一个异类、不合群者,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我自身问题,现在才想明白,在一个农村农民化了的国度里,那一丝微弱的都市血脉,是如何的不同。
在迈入大学门的前夜,父亲悄悄拉起我的手说,找女朋友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找一个农村的。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点头称是,但心中不免不以为然。回顾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感慨万千,父亲说的不过是城市——商业的血脉,不能再稀薄下去而已。这个道理,这些年里我似乎感觉到了,但是仍是觉得这个不过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扯淡,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农民都可以城市化起来,或者更明白的说,农民更加厌弃农民这个身份,更加要城市化——现代化。
城市——农村,谁的血液更加纯洁,金钱——道德,那个更能体现出中国的特色?现代化的血液,不就是混杂着城市与农村,痛苦与快乐的浑浊血液吗?

Read more...

金钱与道德

金钱的世界不存在道德,无论温总理如何强调,资本一直是拥有自己的逻辑,他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也不会听从道德的指挥。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时代,政治与道德的力量虽然依然强势,但是作为新兴的一只力量,资本却早已在国门之外建立起他的王国。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他是接纳金钱这个新的权贵,还是继续把它和它的国外表兄弟拒之门外。

我一直在怀疑,我曾经很清楚的中国图景,为何就这么模糊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代本来面貌依然灿烂如新。我只知道如果自己不改变,就只能化作这个滚滚红尘中的一粒。在独木桥的时代里,我拒绝我反抗不做时代的垫脚石,而现在我努力成为这个传统国家里的食利者,作为一个时代的阻拦者,还是成为资本时代的弄潮儿。这有些夸大了,我不过是一个时代的过客,曾经想过要改变这个时代,到现在我却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改变,但是我却仍然生活在那个十七八岁的年龄里。我是谁?
学校里道德熏陶,既有社会主义的、又有传统文化的,这个时代里显得格格不入,但又自命清高,回到校园里对于金钱时代的鄙夷和羡慕,成为了现代大学中的浑浊泡沫里最为不起眼的一朵浪花。我不知道语言是否能把这个矛盾但又复杂的现实描述清楚,但是我本能的感觉到危险的到来。没有人能够用一种语言把两种不同的事务说清楚,有何况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社会里。但是我还是看到了这样的曙光,在夹缝中权力与金钱还没有完全合拢的空间里,还有着无间道般的生活。
这个充满了权力与金钱交相呼应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开始了反思自己的生活,没有有人能逃避这样的追问,你到底是什么人,在这个社会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选择金钱,或者选择道德的人,心安理得的生存着,但是我还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无间道里。

Read more...

道德的社会主义与不道德的资本主义

对于一个农业社会起家的国家而言,道德无疑是最为基本的生活准则,虽然经受了无数次的冲击,依然保留着耐人寻味的生命力。而农民最为反感的莫过于商人了,不事生产,却能坐享其成。而作为这个国家主干的官员们,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不接受农民的价值观。金钱近乎于罪恶,享乐肯定是犯罪。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现在的基本道德依据。问题在什么地方?

可以肯定的是,邓公的改革,使得商人这个被歧视的阶层迅速崛起,成为这个时代的骄子。以金钱作为时代的衡量的时候,道德就愈加显得不合时宜了。但是毕竟作为道德冲动的代言人,社会主义有着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但是在这个时代,它已经沦为了一个让人耻笑的对象。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样道德的国家里,剥削的形式层出不穷,还被资本主义的大尾巴狼追着屁股喊人权。资本主义从罪恶,转换成社会正义的代言人,世界的人权警察。这是我有一种莫名的错位感,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
现在文章里义愤填膺的道德义愤,到最后仍旧会变成狗咬狗的闹剧,什么样的道德?看到年轻学者发表文章快,就立刻表示里面有猫腻。这其实很简单,对于一个农业道德的人而言,我就看不惯这些暴发户——商人式的嘴脸,揭穿他,这是道德的要求。可是作为一个常年在高校的懒人,千年不出一篇论文是很正常的,因为做学问很难,最好学问更难。可问题是,做出的学问就一定是干净的吗?也不过是一个道德义愤罢了——你农民式的道德。

Read more...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写作的风险

看到这么多的文本之后,我心中有了一丝的恐惧。就是在阅读后边的人,是自己的思考,还是在借助别人的思考。当然我知道,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借鉴的过程,但是这种犹疑始终没能减少。为什么有这样的怀疑呢?因为这个时代,我经历的这个时代,抄袭不思考是一种风气,人们以不思考当作这个时代的潮流。我曾经写文章,讲这个互联网时代,仔细看就会发现一篇文章在无数的网站流传,但本身并没有什么样的价值。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你在思考,在写作。但是,文字的问题,就在于这是一个属于私与公的空间,既是对外也是对内,着我已经论述过了。只是个人觉得,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大众写作,本身无需太多的思考,直接简洁是他的优点,但没有深度和味道。而私人的写作,我看了一下有人写的博客,很好很有深度,但是太小众了。没有呼应的写作,是会让人感到写作的疲惫。没有呼应的写作,就像没有交谈的对象。文字一旦没有了对象,那这样的文字也就无所谓好与坏了。私性写作的优势,是能够独立的思考,但是无论从语言的数量还是文字的洗练程度上,私性写作是无法与公共写作相比的。我们看出两种文字的优劣势,本身就是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所造成的。
好的文章应该是不论私性还是公共性的,好的文字应该是流畅,而且能够承担起思考的功能。我想这样才是我个人向往的文字境界。我现在这样做,一方面是用商业写作的模式,不断锻炼自己的写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学着用文字来思考。把用语言思考的内容,用文字保留下来,写成文字。我承认,商业写作我并不是很流利,另一方面用文字思考,我也并不是很有经验。没有经验,不代表不能有经验,只要我能承受的起这样的代价。这就是写作的风险。

Read more...

使用语言及其僭越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就是讲诗人是什么都懂的,否则不可能把这么多的人物,都写进他的诗歌里。这里的诗,其实就是现在的小说之类的。换成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说人们相信作者写出来的都是真的,至少作者本人都能掌握自己笔下人物的生活。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就如同上帝一般。

当然这种感觉,给了能够写作者一种超然的自信。我必须承认,读书人所谓的自信,其实更多的来源于对于文字的掌握。可问题是,夸大其词一直是对于夸夸其谈者最大的诟病。但是,这些夸夸其谈一旦成为文字之后,就立刻表现出不同的成色。我们必须找出语言和存在之间的不同,揭穿他。学历史的人,一贯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来揭示历史真相的。但是历史文本,历史著作与历史之间,就存在着语言文本,和历史现实之间的不同。我们又把这些历史文本作为历史本身,这本身就是误区。没有人能够通过语言文本——历史著作抑或是历史文字,建立起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历史写作,都是先在大脑里提前成型的,然后用言语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是,我们面对这个现实的存在,我们如何建立起与语言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把历史现实变成语言文本。这就是一个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历史现实,其实就是每一个人把不可化约存在,变成现实的此在的过程。每一个此在,构成了存在的事实,但是并不是文字当下本身塑造了历史。而是历史文本不过也是历史的此在而已。而历史文本却恰恰超越了他自己的存在限制,宣称自己是历史本身的存在。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谁可以仅仅通过文字认识世界呢?但你不得不通过文字去了解历史。这就是问题的症结。说的太多了,我就是想揭露出语言的僭越,就是文字工作者本身并没有反思的自觉。这才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Read more...

作为隐喻的人

人与人之间,是最熟悉的,所以我们很习惯用人作为一个隐喻,把周围的一切,用我们熟知的形态表达出来。用简单的话表达出复杂——不曾接触过的事实,这其实很困难,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笔杆子在摇动。

其实,这一切也很明白无误,经济作为一个超实体的事务,这始终是超过人想象之外的,除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你根本不会想知道什么才是经济。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比如说经济危机,我们立刻就能感觉的到。但是具体什么是经济危机呢?有人干脆用病了,这个人们熟知的事实,来说明。对了,经济病了。
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现在的语言,这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知道这样做会抹杀事实,但是只有这样做了,你才能够说话。除非不说话,否则说出来的就是胡话。现在只有神经病,才会追寻语言本身的错误,就更不要说语言了。你根本不可能单单从语言本身了解到一个人的存在,存在本身是在于通感——无论是语言还是经历上的。只有经历了两三个不同地域的人,才能理解语言与存在之间的不可思议的差距。
我怀疑这才是海德格尔翻译希腊文的经验,到最后反过来能够带给他最终的启示。我们每一个人看似相同经历与语言使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存在本身的不同。生命是需要差异,还是需要形似的认同呢?语言和人,其实就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用人作为语言隐喻的主体,只要人的经验是互通的,那语言本身就是互通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有些相反的假设。
语言是自然第一性的,而后天的经验却是第二性的,我们必须同语言学习的过程,经历人生的大多数的经验。但是语言背后是否就是一个相同的人。亦或是相同的语言塑造了相同——相似的人格。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是否相同的语言就能塑造相同的人性。如果人性是相通的话。
我必须承认,我的怀疑。有没有一个相同语言下的人,或者人只是语言的一个隐喻而已。存在本身的隐喻,是让人头疼的是,在相同语言下的不同存在。说实在的不同语言,已经证明了人性的不可化约的。用语言来描述存在,不可能不出现断裂。语言与存在之间,人们总是想僭越其中鸿沟——不可不说,却又说不出来。

Read more...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主动的写作

         有被动的写作吗?有,譬如作业。很多的公务员也对于办公文件深恶痛绝。对于作家,这应该是主动写作了吧。错,仍然是被动的。如果不是酒和女人的话,古龙是不会欠债的。如果古龙不欠债,那就不会有我们看到的古龙全集了。

         主动写作的提出,其实跟我们的当下处境有关。所有的事情,我们发现都是在一个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生活。可问题是,模式化的生活意味着,所有人的经历是形同或相似的,所有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文字,大体是陌生而且容易理解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陌生意味着这是一个新的领域,至少对于自己而言,另一方面容易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用人话说出来、表达出来。问题在于,如何用让人熟悉的语言,表达陌生的事务呢?这个就是需要主动对于语言训练的目的,为了能够用人所共知的语言,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自己表达出来。
        相对而言,与陌生的语言环境相处久了,很容易受到语言的诱惑。和哲学接触久了,那说出来的不是黑格尔就是海德格尔,但是对于这些陌生的人,就无疑是在说天书。没有人会对天书感兴趣,虽然他也不知道也很想了解,但是文字的迷障,总是让人们会选择极端的表达方式,盲目的崇拜和盲目的排斥。
       如果你想摆脱这样的极端情绪的话,那最好就要多了解多读书,另一方面也要时常说人话,而不是和少数人在说鸟语。鸟语只有鸟人才会说,可问题这个时代鸟人太多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只会用鸟语表达,也只能用鸟语写作。个人认为,如果想要真正明白理解的话,就必须接受日常语言与鸟语的对立,能有一天能有人话表达鸟语了,那可能才意味着对于陌生世界的真正理解。

Read more...

面对诗

         附庸风雅也许是任何一个年轻人都避免不了的诱惑,我也不例外。友人在武汉的书店买到了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后,不禁兴冲冲地告诉我。对于诗歌,我无疑是门外汉,有些时候也不大看得起所谓的文人与诗人。可是一部电影改变了我的想法,诗歌是人灵魂的语言,虽然我没能达到这个境界,还是心向往之。

        于是乎就附庸风雅地买了一本相同的诗集,翻开后却仍是看不大懂。不得已,我向一位朋友咨询了一下,里尔克的诗歌,得到的结论也差不多,里尔克诗里宗教的意象非常的多,以至于我的这位朋友也很难在一时半刻把它表述清楚。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为我指出一条路,先看看里尔克的散文吧!散文里的里尔克,要比诗歌清楚些。当你读了之后,你就会喜欢上的。
       里尔克是谁,写了那些散文,我一无所知,更不要说阅读了。所以,买一本里尔克的文集,就一直放在我的心里。里尔克的影子,总是不时地跳了出来,引诱我一下。等我想要再仔细看的时候,却又消失不见了。
       我没有想到,很快我和里尔克遭遇,就如同卡卜斯一样。从神甫那了解到,里尔克曾经也和编者一样,在这个军事院校学习过,是一个年轻纤细的年轻人——这是诗人给人带来的集体式的印象。面对这样印象,我总是本能的想到,因为身体的纤细,而拥有崇高灵魂的人,上帝总是给人开玩笑,表里不一的情况总是比比皆是。或者说纤细的身体,更容易受到暴烈环境的摧残,而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灵魂的力量总是更加的强大。
        荷拉捷克牧师在回忆起的时候,里尔克仍然是平静、严肃、天资很高的少年,喜欢寂寞,忍受着住宿生活的压抑。沉默的性格与诗歌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我承认我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我面对诗,面对诗人的时候,我能理解诗歌吗?

Read more...

久别的春意

         年近三十,有无数的事情需要烦心,结婚生子,如果你还是一个博士候选人的话,那你还要为你快要出生的思想婴儿——博士论文,劳心劳力。我就是这样一个快三十,却仍然很难讲立起来的男人。男人的阳痿,其实我想就是因为压力过大,上面的大头都低着,小头当然也挺不起来了。

        生活的琐事,和清高的学问,看似不搭界,但是我想这些却仍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年复一年的生活着。生活的重压和精神的压力,那个更致命一些。我想大多数人,会在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面前,去选择馒头和稀粥。我还要有一层的精神压力,论文难产了。没有思路,活生生地被逼迫的生活,辱骂和催逼是家常便饭。我想一个不缺衣食的人,也会苦恼不已。
        昨天下午,我就被逼到了死角。系里要开会,那个把我招到学校的老师,用话把我骗到了学校,说系里有个会要开,你明天来吧!这个明显的鸿门宴,我却毫无知觉的跳了下去。我当然知道我快三个月没有找老师了,找老师能找到论文思路的话,我不早就找了,还用自己憋自己吗?这次所谓的会,就是在批判我为何不抓紧时间,不努力搞所谓的论文开题报告,不听导师的指导,还严正警告说,你有毕不了业的危险。可惜的是,在开会之前,我已经向导师赔礼道歉,并把我的论文思路重新向导师做了汇报。所以,在会议的最后,正是由于导师的保驾护航,那个傻逼的所谓的副所长,并没有拿我怎么样。
        在批评教导会后,我又和导师谈了近一个半小时,谈论论文的思路布局,以及论文研究拓展延伸的可能。到最后的结论,是意想不到的。导师一连说了五六个靠谱,指示我说这个思路比较能够做出一篇论文了。我才暗暗松了一口气,这口憋了近一年的气。聊到了太阳下山,虽然初春的天气在落日后,仍然寒冷,但我总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就别的春意。
 P.S.
      鸿门宴其实我经历了不止一次,当然这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人说关心则乱,对于论文写作还比较有信心的我,在北京竟然一年多找不到北,被骂被说,都是很多年没有的事情了。但是我毕竟挺了过来。父亲的一位老乡,在寄给他最后的一封信中引用了雪莱的一首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随着自然的脚步,不要强求!
       这篇稿子写得有些乱了,毕竟我是当事人,心中的事和一边经历的事,两方面都在煎熬着我的心,直到写完文章,我还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兄长晚上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为周围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我能吗,努力中!

Read more...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网络上的创意

        有人说网上资源丰富,各式各样的文字都有。在网上泡久了就会发现,实际网络的写作频率是有限度的。当一个新闻出现之后,就会出现无数类似的山寨新闻。仔细观察这些文字,其实都是一两个新闻编写而成。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原创的文字其实在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社会,仍是一个稀缺的资源。

         有些人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在网上涌现了无数的独立博客。但是无论博客多么独立,在实际上大家都会发现,都是在不同的商业平台上运作。我举几个例子,在新浪搜狐的博客上,你会发现能够在网络中出头的博客,背后都有商业操作的背影。而且无论写的文章如何,在回复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博客圈的回复,也就是水贴。而在像牛博这样的独立博客群上,我新看到十年砍柴的回忆的文字,发现在牛博活跃的独立撰稿人,早在天涯时代就已经开始活跃了。也就是说牛博不过是转战天涯后,博客时代的延续。如果没有天涯的朋友群,牛博的红红火火的局面。
        说实在的,网络文字的阅读,我更喜欢小说类,至于时评类的文字,无论是名博还是牛博,其实本无区别。文章的糨糊味十足,不是新闻评述,就是娱乐写作,总之不外乎博主对事的意识形态——意见。实际上,一个人的意见和意识形态,看十篇他的文字就足够了,何必喋喋不休呢?被注了水的文字与学界里封闭性的文字,我都不是很喜欢。好的文字,我欣赏钱穆先生的睿智和流畅,喜欢余英时的犀利与博学,如何能够把深度的思考与流畅的文字结合起来,我想这才是我网络写作的方向。

Read more...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海归与大学生

        看了两条新闻,一条是《十年变迁:海归优势丧失应“职”归何处》,另一条是《众多女大学生争聘公交乘务员》。心中不免黯然,想当年的大学生,和我上大学时候的海归们,都是什么级别啊!天之骄子都太低估他们了。到了今日,也就是金融危机下的今天,大学生争当公交售票员,海归成了海带。所有的荣耀,在经济大潮下,只留下赤裸裸的个体。

        比体力、收入,你能比民工更有竞争力吗?有一位朋友透露,某重点大学的领导,说讲师不就是高级民工吗?我想这才一句话点破天机,无论你什么学历、学校、还是否是海归,到最后都得到市场中,去看是否能活下来。事实上,现在的职业市场其实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而且在北京上海广东的门槛日益高涨的今天,这其实就是在利用原始的人力,来完成现代城市化这样的金字塔。在最底层的奴隶,只有靠体力来维持这早已贬值的生命。
       所有的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说教,都不能超越这样的基本事实,就是人要靠挣钱糊口,所有的光环都在这样显示面前苍白无力。海归大学生都醒醒吧!

Read more...

新闻评论0302

1、申花高层打夜店小姐 知情人曝俱乐部有内讧
《羊城晚报》消息,据一位目击者透露,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位小姐惹得该董事勃然大怒,进而出手殴打。据悉,服务小姐被打伤后已经起诉该董事,后者事后试图私了,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却遭到被打者的拒绝。

案,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就是小人们最为关心的。这不是最奇怪的,奇怪的是如果没有人支招的话,这小姐敢冒这样的风险吗?尤其是在经济黑社会的今天,有钱的老板根本不把别人当人,何况打一个小姐了。而这个小绵羊,竟然要咬大灰狼。这也许就是新闻的价值吧!
2、吉林一县长助理家中搜出两支枪和上千发子弹
日前,吉林汪清县原县长助理张明因受贿23万元,非法持有枪支、弹药,被龙井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判决后,张明提起上诉。 
案,能在贪官的家里搜出些什么,这些事情都成了老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上一次看的女贪官,从家里搜出26公斤的钞票,还有收集黄金的,这个男的倒是北方的老爷们,喜欢枪支弹药。想想,这哥们其实挺冤的,放美国这不就是合法持有枪支吗?国家不一样,国情倒是一样,都对于外边的世界充满警惕,时刻用枪口对着门外。不过保护的一个是合法的私有财产,一个是非法的贿赂收入,在法院看来前者没事,后者那就是罪加一等了。
3、大陆工人全月收入只相当于两会代表十天餐费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迎接全国“两会”历来都是北京开年头等大事,承担本年“两会”接待任务的23个代表委员驻地及一个新闻中心已经准备就绪,静待5000余名代表和委员入住。在全球金融海啸大背景下,今年“两会”各驻地均被要求“勤俭会务”,确保会议“经费零增长”。
  案,金融危机下看看美中两国对于政治的态度,美国政府花了1.5个亿美元,为小黑人总统登基开了一个全国性的party。我国政府为了两会厉行节约,削减人大政协代表们的衣食住宿。这真是代表了中美人民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可是仔细了解一下的话,就是说美国花的钱是有数的,可是就算是节约,那我们的两会到底会花多少钱,却始终是没数的。这不该我们琢磨一下的吗?
4、杭州旅游券上海派发遭哄抢
杭州旅游券发放重蹈常州覆辙——在上海派发首日遭遇哄抢,昨天下午2时许,杭州银行上海分行门前,原本秩序井然的队伍,突然被打乱,部分情绪激动的市民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挠,强行冲击侧门哄抢旅游消费券,派发工作随之被迫“喊停”。杭州银行办公室邵燕敏向记者证实,“喊停”1小时后,旅游券派发再次启动,3万份通过杭州银行在沪发放给普通市民的旅游券昨天全部发完。
案,有些人说国人不适合民主,由于人素质太低。可问题在于发生哄抢的地点,一个是杭州,另一个是上海。前不久还爆发过上海人素质低的骂战。就算人口素质不低,但一遇到这种优惠券、代金券、消费券的时候,理性就是哄抢,抢到的有份,抢不到的活该。在旁边嚼舌头根子的都是傻逼。有些时候,我真为了这些精英感到惋惜,素质再高,到了发钱的时候,理性就是冲动的去抢。
5、北大教授称北京若施行购房落户有利社会公平
2月9日,在本刊2009年第6期发表的《北京是否也可“购房落户”》一文中,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主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施行“购房落户”的观点提出后,一夜间引起热议。  
案,上海的户籍松动后,各家媒体就开始把大喇叭敞开了吵吵,问北京和广州深圳,什么时候把户籍也松动松动。不久之后,就又传出上海的户籍改革,不过是个羊头狗肉似的东西。然后就看到这条消息了。北大的精英们啊,就算是你们在北京打工能挣到钱、买到房、开到车,你仍然是外地人。看到学生们水深火热,老师岂能袖手不理,于是乎就来一个购房落户的提议。有房有车,还要大喊不公的社会啊,我们有何话说呢?
6、安徽“第一女贪官”看守所中享按摩!
安徽“第一女贪”张海英在阜阳市看守所羁押期间,日子过得也挺滋润,家人给她送来了足够的生活费,惯于享受的张海英甚至出钱让同监室的女犯为她按摩。她真是会享受啊,已经被羁押了,还要追求养尊处优的生活,还要过着滋润铺张的日子,实在是雷人! 
案,其实标题挺傻逼的,谁说监狱里就只能躲猫猫了,怎么就不能按摩享受呢?有机会看看小说《四面墙》,对监狱生活有一个大体了解的话,也就不说胡话了。有钱人是不分监狱内外的,享受还分吗?只要喂够了看门的狼狗,那里面的生活其实可以比外边还享受。透露个消息,石家庄的贪官张二池,在沧南监狱里休养的,比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富态了。用我的话讲,就是外边的人嫉妒里面的人了,心理有不平衡了吧! 


Read more...

工作中智慧

        上个月一直在编辑新闻,其实就是在收集信息。可是我并没有把这个条件有效的利用起来。看到冉云飞的新闻评论,发现这其实很好做,曹景行其实也是这么做的。我想,无论是论文还是札记,其实本质上不就是评论分析材料吗?

         我为何不这么做呢?而且评论可以短小精干,不必像写什么文章一样,需要苦苦冥思,反复修改。那我不如就开始这么写些时事性的评论,一是利用起这样的机会,另一个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过去思考的理论,充分运用到文章的写作过程之中。
        然后利用这样的写作经验,开始写作论文和其他的文章。
        可行,那就行动吧!

Read more...

论信心

         信心之于男人,就如同伟哥之于鸡巴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了,你硬是要说伟哥就是信心的话,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长时间的被女人踩在头上的时候,男人难免不阳痿,我想这样的状况基本上就是现状。所以,在这个时候,谈论信心,无疑就像在太监面前,说什么昨晚上的床上运动一样。

       我仍然会不厌其烦地说,男人要努力之类的老生常谈,其实就是在谈我自己。我16岁的时候,不会对这样的社会妥协的;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对这个社会说草你妈;等我二十八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妥协吧,被这个社会操够了没有。
       其实说起来我还是很幸福的,毕竟我仍然还是有一段天堂般的日子。我逢人就说,我在贵州如何如何。其实,在贵州我就是像吃了伟哥一样,他妈的太有信心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我都能应答如流,从容应付。到北京之后,一切就像阳痿了一样,做什么都没有信心。我觉得我还成,但是在这个操蛋的北京,操蛋的学校里,被搞的一塌糊涂。搞到最后,竟然发现我阳痿了,没信心了。文章写到这里,我甚至都想说,这篇文章我是不是想表述,信心哪里去了的问题。但是,我没能喜好这样的论题。
         想一想,我不应该写下这样的论题,本身写下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最缺乏的时候。正因为缺乏写作训练,所以我才疯狂地写博文,磨练自己的笔锋。我相信自己,在这个时候,不是在考虑自己信心的问题,而是开始行动了。

Read more...

上周工作总结(0223——0228)

          上周的工作,主要还是编辑新闻,每天保持25-30个新闻的工作量,然后开过会,没有写过稿件。这大体上就是上一周的工作情况。

        另一方面就是二月份过去后,我的文笔开始有起色。上个月一共写了38个帖子。这当然都是围绕着语言文字表达展开的,但是我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高兴的地方,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缺乏的。也许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缺乏的就是自信,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业上,标准导致自己的压力大,为什么我的学业不顺利,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在低级的水平上打转。我想我该做些什么了。应该说是这一段时间的事情,就是包括生孩子,找工作,去学校等一系列的事情,好像就是在对我进行嘲笑。你还有些什么呢?
        不管我怎么努力,我总是做不好,怎么办?我想有些朋友会说,你已经做的不错了。但是,我既不能满足老板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我自己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承认这一年多来的失败。虽然,我并不希望如此,但是结果是这样的。我相信,我自己,但是谁能相信我呢?
        明天,我就要去所里了。有些老师关心着我,有些老师讨厌我,没问题,我不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我,但是我能够做到的是我能不在他们的眼前晃荡。
       打住,这离我的工作总结有点远,其实这与我的心情有关。我在二月份,踌躇满志准备开始写作论文。但到了这个月结束的时候,就是夫妻之间在吵架,学校在收费,工作在最底层。我只能描述我现在的生活状况,就是低贱,像个贱民一样的底层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