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释古文

对于古文运动最为卓越的一个看法,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过对于韩愈和元白的诗文的分析,得出了以上的结论。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澄清,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古文运动究竟是什么还是有模糊之处。因此,本文拟就对古文运动做一分析。

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从河北起兵谋反,并迅速攻占河南、山东等地,之后不久又兵指长安。古文运动诸人纷纷逃离长安,流落江南等地,每思及此往往痛恨不已。而安史之乱在韩愈等人看来,并非仅仅是藩镇将领作乱,更是联想到西晋五胡乱华,认为是戎狄乱华,因而在其文章中往往申张“尊王攘夷”之论。

此为陈先生对于古文运动与天宝安史之乱的看法。此一意见已经成为了研究古文运动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陈先生注意到了古文运动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问题在于对于古文运动本身还是缺乏明确的解释。因此,在这里我还是就古文本身进行解读。

于今而言,无论是六朝骈俪之文,还是韩愈所倡导的古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古代文学,因此仅从字面上亦难以清晰区分六朝古文与韩愈古文之别。而仅就问题论,如果说六朝之文为骈俪之文,而韩愈为散文,则《昌黎集》中之《感二鸟赋》、《复志赋》仍为骈俪之文。仅以文体而论,则古今之别仍不明。

然就于韩愈《原道》之说求之,则颇能得其正解。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所谓今文者,乃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这是韩愈所认为的今学,而其所表现为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与之相反的则为古文古学。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

今文为黄老、佛道之说,其所言仁义道德,无非杨、墨、佛、老之说。因此,韩愈提出先王之教,乃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先王之教所载之文,即是古文,也就是他所说的《诗》《书》《礼》《乐》《易》。

由此可见,虽然陈先生提出了古文运动与天宝安史之乱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对于“古文”本身并未有所发挥,因此鄙意以韩愈《原道》之文,而求古文之为何物。从而了解到古文运动,其实实质是在通过文章来发挥儒家孔孟之精义。从而我们不妨认为,从韩愈个体的角度上看,今文乃是杨墨佛老之言,而古文则是先王之教,即《诗》《书》《礼》《乐》《易》之文。所谓古文运动即是复兴先王之教,古代经典之学。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