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辨华夷

通过对于儒家仁义道德的重新解读,韩愈恢复了儒家的人伦观。通过与佛老道德学术的对比,明确了儒家人伦观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韩愈呵斥释迦佛教,严华夷之辨。

韩愈首先通过分析了佛教、道教对于社会的危害,从而加强其对于佛教的排挞。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他认为,古代把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种。现在又多了和尚和道士,四民就变成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教,就是儒教,只占四民中的一民,可现在又有了佛教和道教,一教变成了三教。务农的只有一家,要吃粮食的却有六家;务工的只有一家,可却六家用器具;经商的只有一家,而六家的人都需要物资交换、商品流通。劳动工作的人还是那么多,凭空加上和尚、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人民怎么可能不越来越穷,盗贼越来越多呢?通过对于佛、道教不事生产,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压力,从而破坏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其次,指出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对于破坏了中国又有的人伦观念,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现在佛家的“法”告诉人民说,必须抛弃你们的君臣关系,消除你们的父子关系,禁止你们相生相养的生活原则,这样才可以得到像道教所说的清净、佛教所说的寂灭。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现在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这就是要灭绝人的本性中所本来就的东西,和尚也是人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父亲当作父亲;他们也都是臣子,可是他们不把他们的君当作君;他们都是民,可是他们不做百姓该做的事。

从而我们看出了,韩愈对于佛教的批判完全是建立在其对于伦常的毁灭性上,因此强调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始终在伦常观念上与先王之教格格不入,一旦引入成为国家通知观念,就必然会造成社会与政治的全面瓦解。因此,严华夷之辨,就是维持纲常名教。

从此,韩愈引出了他的华夷观,作为他批判佛教的结论。他接连引用《春秋》之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引《论语》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引《诗经》说:“夷狄是膺,戎狄是惩。”现在,却尊崇夷礼之法,把野蛮人的道理加到中国先王的道理之上,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沦为降低到野蛮人的地步吗?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应该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这样才能杜绝以夷变夏,社会动乱的局面,儒家才能昌明,人伦才能恢复。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