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学术化的佛教

佛教与佛理本身是一体不二,可是现代佛教却已经开始出现教与理的分歧。可以这么说,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则仍停留在民间,作为基本的民间信仰。这样一个巨大变局中,太虚和印顺两位法师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代佛教的兴起与西方学术的传入基本同时,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首先产生的是以杨仁山为首的居士佛教。这些佛教居士根据从日本重新找回的唯实经典,重新解读佛教,形成与民间信仰有着相当张力的现代佛教。如杨仁山、欧阳竟无以及吕澂等现代佛教大师的影响下,佛教界内部也开始传出现代的声音。

太虚和印顺两位大师对于传统神话与鬼话佛教的批判,完全可以看成是精英佛教对于民间信仰体系的批判和重建。太虚大师建立中国首个佛教研究院,为现代佛教培养经论人才。而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现代佛教研究机构,成为了印顺和太虚两位法师结缘的重要舞台。

大学化了的佛教,恰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以文本为对象的研究,也是从杨仁山、欧阳竟无等人产生的。事实上,佛教寺院本身就有研读佛教经典的传统,但是由于传统佛教对于士大夫(精英阶层)的吸引力有限,所以近代佛教呈现衰微的局面。而由太虚及印顺倡导的现代佛学研究,重新成为吸引知识阶层关注的焦点。而两人也同样以佛学研究而著称。

而印顺导师系统性的佛学研究著作,也在继太虚法师建立佛学院之后,成为体制性的佛学研究典范。我们不得不说,二人对于当代佛教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然而,从印顺法师的著作研读中,我深深感觉到现代知识建构对于佛教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和深远的。

虽然,印顺法师一直宣称自己是佛教徒,追寻印度佛教以来的佛法。事实上,他对于传统佛教的批评,究竟是因佛教内部的积弊而起,还是由于近代以来的社会巨大变革所致,我们实难判断。但是,太虚和印顺将佛教学术化的倾向,却非常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由于晚清以来居士佛教对于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批判,很容易得出佛教精英化知识化的结论。而太虚和印顺恰恰就是沿袭着近代居士佛教的批判,而走向了一条逐渐将佛教学理化和制度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说是佛教现代化的一个具体的尝试,然而沾染上现代性病毒的佛学研究,是否就能代表佛教未来的出路,我们还不好轻下断言,但这无疑会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重要标本,却是可以断言的了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