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读书有感

这一个星期的读书经历,让我受益良多,首先让我分辨出了读书与看书的差异,另一方面在重新阅读刘小枫等人的著作之时,发现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他的文字了,原来觉得他写得好主要是对于其文字的爱好,现在发现其实当时他的文字也许并没有多么深入,而是华丽的引用和抽象的思辨吸引了我的视线。事实上,他这种问题大大影响到了后来的学者,导致了现在学术文章的浮夸式的文风肆意流行。

在这里,我要对于这段时间阅读《四书》和《诗经国风》,这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而是认认真真地进行诵读,这样让我感觉到了阅读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困难,而且阅读的感觉,让我找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也就是我们平常夸夸其谈的材料,其实我并不熟悉。说真的,如果连材料都不熟悉如何进行研究呢?

在研究生阶段,写作其实都是在对于材料陌生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就正如刘小枫在《诗化哲学》和《拯救与逍遥》中那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导致了看似阅读了很多材料,写出了很多的论文,但是认真看下来,就发现其实这些材料都不是我所熟悉的,也不是当时能够驾驭得了的。

有人会说,这样恰恰就是现在写文章的一种方式,你不必熟悉材料,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材料融合下来,而其自圆其说,那么就是好文章。于是乎大量的学术论文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事实上,我对于写作这样的文字深恶痛绝,也决心不这么写文章。

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写作,将写作与自己的思考融合起来。但是,我知道这样还远远不够,至少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的一篇自己的文字写出来。事实上,我自己也是一个懒惰的作者,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却懒于写作,将其变成现实的文字。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就是用来挥霍的。为了不再挥霍所剩无几的青春,因此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铅字,这是一件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毕竟现在对于写作来说,我并不怵头,而是如何写作的问题。

现在的我其实在文字写作上,信心其实是已经有了一些,只是霜刃未曾试而已。不知道拿那个题目进行试刀比较好,但是我现在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进行书写,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至少说,这一年来的抄书和写作的功夫并不是空的。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应该找到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论题。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在,找到一种写作的灵感,在写作中,不断去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和已有的材料和想法,将其变成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一句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在我的阅读和写作中,我慢慢找到了写作的一种感触,这是一种令文字找到方向的感觉。

在王铭铭等人的刺激下,我想过自己,原来以为很轻松的事情,却没有一件事情是轻松应对的。我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呢?自己面对的究竟是怎么样的未来呢?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探讨的事情。其实文字的衰落,代表着文字垃圾的出现,而在文字垃圾的时代里,你不应该逃避自己的指责,而是应该积极回应这个时代的问题。比如,我应该用怎样的文字来面对这个世界呢?而且如果说文字是一个过程,那么我应该庆幸自己还可以用整齐和直观的文字,表达一些别人所未曾思考过的问题,这样的文字对于我来说还是可以完成的。至少到现在,我对于和阎平凡、张学涛和张老师的交流发现,自己的思考其实完全有能力和有价值进行发表,而不是自己思考的毫无价值。

因此,为了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口头上,而是应该将其变成顺畅的文字,然后将其发表这才是我应该进行努力的工作方向,而不是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退避三舍。将其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看似有些复杂,但是我仔细想过了,在人们对于简单问题失去兴趣,寻找那些偏僻材料的时候,对于那些本应该熟悉的材料,却失去了熟悉感。因此,将文字变成一种轻松可以理解的文字,这是对于我工作的要求,也是我自己生活的把握。不要用深奥的术语,不要用概念将自己缠绕,而是应该用轻松易懂的文字,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写出来。

说真的,我还是挺喜欢看那些励志的书,比如什么人性的缺点和推销员之类的书籍,在其中我能找到某种宽慰的想法,在这种书中我能够开始好一些的工作。在文字和写作中,我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书斋中,我能思考天下的大事。在阅读中,我能找到与之交流的心灵。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