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历史不可重复

  在历史是否可以重复这个问题上,阿伦特明显与哈耶克看法不同。哈耶克在他那本《通往奴役之路》中,开篇名义的指出了英国存在德国正在发生的趋向。也就是说英国正在步德国的后尘,要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后来者如我们都知道,其实哈耶克所批判的不过是福利资本主义。而哈耶克却认为这是和德国乃至苏联是一样的奴役社会,在这点上阿伦特似乎并不以为然。

多数知识分子认为,总是有“过去的教训”能让我们借鉴,铭记过去就不会重蹈覆辙(这种想法低估了思考的重要性),关键不仅仅在于记住过去,而在于思考过去,揭示它的意义,从而避免陷入冲走老路的冲动,而那些只有记忆而不思考的人很容易陷入这种冲动。——《导言》P9

  阿伦特在此处指出的是,历史并不会因为有人提出历史的借鉴,从而就能改变历史的发展。重要的还需要人的思考,把历史的存在和发展置入思考之中,从而能够指出一条与历史中不断重复的错误相异的道路来。当然,在这点上她与哈耶克的意见是相同的。也就是,不希望历史中的苦难再次成为我们当下的苦难。

  两位欧洲大陆的流亡者,前后来到美国这片大陆。在这片大陆上,分别对于欧洲发生的一切进行反思。可以说,从阅读哈耶克起,我对他的敏锐感慨,毕竟我生活在他所指称的世界里。在这里能找到他所指责的一切,从指责中认识当下的社会,所以会敬佩他的卓识。但是,问题在于,当历史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这段历史。阿伦特的论角似乎有异于哈耶克,最重要的在于她指出了,如果我们不着手解决反思这段历史的话,历史还会重演。而事实上,她那句那些只有记忆而不思考的人很容易陷入这种走老路的冲动,才真正指明了历史学的功用,不仅仅是揭示真相,更重要的在于思考,培育有思考历史能力的人。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思考历史的能力。

  太多的人纠结在当下的生活里,对当下的批判代替了对历史的思考。如果说,批判思考就是思考能力的话,说真的这就陷入了另一个陷阱,没有历史的对比,就意味着并没有提出一条可以取代的道路。我们在批判中,并没有找到新的道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相信,阿伦特的解决历史问题的答案——着手培养有思考历史能力的人,只有有思考有能力判断的人,才能抵制重蹈覆辙的冲动。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