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启蒙后的陷阱

在赞同帕累托的精英社会的时候,我是否要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呢?虽然这个社会像他所描述的精英统治一样,但是我依然察觉这个社会有与以往社会所不同的一面,就是启蒙后的知识,与以往的知识系统是不同的,这点上帕累托似乎只是考虑了社会现象的相似性。而我则必须小心翼翼地找出,这个走出"洞穴"之后的陷阱。

柏拉图的洞穴之中,精英与平民的区分一目了然,而现代哲人则宣称所有人都从洞穴中解放出来——虽然路径不同,但是已经没有了贵族与平民的差别,世界大同似乎是唾手可得的事。当然这个大同社会对于大洋两岸的人而言是不大相同的,但是我必须说启蒙哲学所预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幸福的天堂。虽然经历者如你我,都知道此岸的天堂早已瓦解,但是对于现代社会天堂的渴望并没从此消失,只是把它化为大洋彼岸而已。偷渡与留学成为早日进入天堂的两道暗门,但是我心中了解,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失望。当然,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希望,当此岸的希望成为泡影的时候,总是需要新的希望作为生活的动力。而人们总是会意识到,这个柏拉图的洞穴并不是那么好跳出来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世界里似乎还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超越洞穴结构的地方——无论大洋两岸的各个角落。

这似乎有些跑题了,我必须说,这恰恰是切入问题的关键所在,启蒙的哲学所引发的动荡至今仍未削平,洞穴里合法性仍成为这个世界动荡的根源,哲人们的火焰从西燃烧到了东方,所有的自然社会,都被拉入了这样的动荡之中。削平社会的差距,不是所有社会的希望吗?为何说,哲人们的冲动,直接造成了这个传统社会的瓦解,至今并不是所有社会都高枕无忧地现代化了——哪怕是民主社会依然如此!启蒙与洞穴息息相关,没有洞穴的黑暗,也就无所谓启蒙的光辉,可以说启蒙就是针对洞穴底层的平民而言,让他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从而破坏洞穴的结构,进而走出洞穴,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之下。臣不密则失身,君不密则失国。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秘密的政权,能成为稳定的国家。因此,启蒙——哲人似乎只是把自己设定成为带领大众走出洞穴的领袖。因此,他们在洞穴中的命运,实在是很悲惨,无论是东方的文字狱,还是西方燃烧着的十字架,都是哲人们注定无法逃避的结局。

但是历史似乎预示着,哲人时代的到来,或者说启蒙运动的胜利,近代史中一系列的革命——从西方到东方,都预示着哲人成为王的可能。新的世界,新的生活。似乎朱夫子就曾在千年前重复过日日新,做新民的说辞,又成为现代哲人们的口头禅。新的世界用新的哲学所建造,只不过依然是金字塔——变种的金银铜铁、四民社会、种姓制度。这个世界中的所有平凡人,在反对一种金字塔的时候,却又在希慕着另外的一座金字塔。启蒙哲学在挑动凡人的欲望后,似乎有尘埃落定,又按照旧制度建造了一座新的金字塔——虽然又被自己推翻的可能性,但是毕竟人们心中总是有一座不可磨灭的金字塔。这也许就是启蒙哲人所无法预料到的,也是道德哲学家们不愿看到的。欲望本身就是陷阱,当启蒙哲学挑动人们欲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平凡人再次堕落的可能了。

0 评论: